林良波
【摘要】就小學教育而言,德育教育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小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不只是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任務,其他學科也需要將德育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所以,在小學語文當中滲透德育教育,除了能夠滿足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提出的要求之外,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提到:對學生健康的道德情操以及審美情趣進行培養(yǎng),使之建立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非為附加的任務,而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需重視德育教育,并將其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需對知識進行傳授之外,還需重視對德育的滲透,讓學生能夠建立起完善的人格與良好的個性,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意義
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發(fā)育不成熟,正處在人生關鍵時期,缺乏一定的鑒別能力,在外界各種不良事物的誘惑下,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為學生傳授語言技能以外,還要將其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出來,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結合學生個性特征,適時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懂得正確明辨是非,加深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認識,讓自身言行不斷規(guī)范,實現(xiàn)健康成長與快速發(fā)展。改革開放后,我國經(jīng)濟和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逐步融合,總體經(jīng)濟實力越來越強,然而在西方思潮和不良習慣影響下,人們思想觀念也有很大變化,很多人形成了拜金主義思想,沉溺于物欲橫流的物質社會中。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意義重大,能夠促使學生盡快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沿著正確的軌道不斷發(fā)展前進,做有志向、有理想和有品德的人。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合理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前三分鐘進行演講,或者是加強對學生的演講說話訓練,從中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師要提前為學生布置演講的內容,如自我介紹、成語故事,或者是讓學生講講身邊的人或事,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以講成語故事為例,成語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結晶,涵蓋了很多意義深刻的哲理,教師要將成語素材利用起來,加強對學生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在學生講完成語故事后,教師不能直接收場,應該鼓勵學生發(fā)言,說一說自己在成語故事中獲得的啟示與道理。學生在聽了“孟母三遷”“水滴石穿”等成語故 事后,懂得了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都應該持之以恒,避免受到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社會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件,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與討論,讓學生能夠正確看待這個世界,逐步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成效。
(二)通過寫作訓練開展德育教育
教師不僅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還要注重日常的寫作訓練,讓學生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有益影響。寫作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在寫作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準確、全面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尤其是對一些態(tài)度問題來說,在寫作中需要教師提高重視程度,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寫作訓練中融入德育教育內容。例如在課文《誠實與信任》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后寫作訓練任務,要求學生表達自己在誠實與信任上的見解。學生要結合實際生活經(jīng)驗,談一談在誠實與信任上的真實感悟,以及實際遇到的失信、守信等事件。對小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注意對他們進行誠實與信任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逐步塑造起良好的品質。在寫作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專業(yè)指導,如中心思想、表達技巧和敘述方式等。在寫作訓練中,教師還要在作文評改時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評改時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反饋,并使用正面的語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始終保持著積極、高昂的情緒,能夠規(guī)范自己的各種行為,真正踐行誠實守信精神,能夠正確辨別是非,不斷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
(三)采取多媒體誘發(fā)小學生的情感共鳴
在年齡因素的影響下,小學生人生體驗并不豐富,生活閱歷較少,在社會文化視野上也顯得非常狹窄,而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相去甚遠,他們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不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情感引導,學生對課文含義與表達的情況理解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很難帶領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也無法將蘊含在課文中的思想情感挖掘出來。
針對上述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將多媒體技術利用起來,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拉近學習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輕松理解與感悟課文知識。例如在課文《詹天佑》教學中,主要讓學生理解到詹天佑不懼艱難與險阻,順利完成京張鐵路修建任務,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等內容。雖然課文內容比較感人,但是現(xiàn)在我們正處于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交通設施條件非常便利,處于現(xiàn)代環(huán)境中的小學生,對當時清政府和詹天佑所處境況了解不多,也無法有效感受到詹天佑在京張鐵路上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從而不能充分理解到詹天佑身上表現(xiàn)出的精神文明品質。為了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在本節(jié)課中要利用多媒體引入,讓學生觀看到清朝統(tǒng)治時期交通環(huán)境的落后,與帝國主義國家發(fā)達的交通設施設備有鮮明的對比。之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播放京張鐵路附近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如高山深澗和懸崖峭壁等,這樣學生可以輕松認識到當時京張鐵路修建中遇到的艱難險阻。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詹天佑不怕吃苦與困難的良好品質,也被其認真工作態(tài)度和愛國熱情所感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品質。
(四)關注學生交往問題
處在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出現(xiàn)了反抗或拒絕說教的逆反心理,這是進入青春期的一個特點,為了能夠對他們予以德育教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與班主任,需對這些問題學生給予更多的重視。例如,有一次,我在操場當中目睹了兩個高年級學生因為爭籃球場而發(fā)生了爭執(zhí),為了緩解他們之間的矛盾,我將他們帶到了辦公室,并向他們提出了兩個問題,即:“誰能夠將伯牙絕弦的故事復述出來?”“你們相處了6年,覺得在一起快樂多還是悲傷多?”在聽到這兩個問題之后,先前還爭執(zhí)得面紅耳赤的兩位學生立刻安靜了下來,都表現(xiàn)出了欲言又止的樣子,于是我再次說道:“我覺得古人尚且能如此,聰明懂事的你們一定能悟出道理并且做得更好。”一場干戈就這樣巧妙化為玉帛。由此可見,作為小學教師與班主任,除了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之外,還應關注學生在生活以及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適當?shù)厝谌氲掠逃膬热荩源藖碜寣W生能夠更好地得到成長。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屬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對人予以塑造,小學階段屬于最佳的培養(yǎng)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此來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與質量,讓學生能夠成長為品德高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初探[J].科技展望,2017(15).
[2]黃有彬.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6).
[3]王藝精.如何更好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7(9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