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猛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也在不斷加強。在這種形勢下,我國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與對外競爭力,首先就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云南為我國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區,其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且蘊藏了較多的跨境民族傳統音樂,因此,加強其傳統音樂的傳承與保護,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綜合的文化競爭實力,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各民族的團結,構建和諧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形勢。
【關鍵詞】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傳承;保護
【中圖分類號】G7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人類精神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音樂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尤為關鍵的一部分。音樂不僅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人們的現實生活,同時也是一門具有極高感染力的藝術。長期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并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特別是對于云南地區來說,由于其跨境民族較多,因此,形成的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就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且包含了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共同組成了我國傳統音樂的文化寶庫。但隨著外來音樂文化的侵襲,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且部分傳統音樂元素正面臨著消失的危機,因此,如何有效加強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及保護成為我國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及保護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就屬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其中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國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于云南跨境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可度不僅直接影響到國家政權的鞏固與社會秩序的穩定,同時也是聯接民族與國家之間的重要文化、精神紐帶。在當前形勢下,跨境民族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文化安全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一個民族來說,文化是其生存的基礎與前提[1]。音樂文化不僅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一個民族以及國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的程度,同時也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且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著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基因與價值。因此,加強對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及保護,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穩固國家政權,維持社會穩定,同時也能夠豐富我國中華文化,提升我國的文化競爭實力。
二、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及保護的有效途徑
(一)政府加強領導,協調工作機制
一方面,云南跨境地區的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民族傳統音樂傳承與保護工作的領導作用,并對相關的工作機制進行合理的協調,同時要對主管部門的各項工作智能進行完善,以此來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于民族傳統音樂傳承與保護工作的職責,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性較高的工作計劃。另外,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當地民間藝人的主觀能動性,以此進一步做好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確保該項工作可以得到科學化、規范化以及制度化的貫徹與落實。
另一方面,要想從根本上增強各級部門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工作的協調性,首先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通過對文化、教育以及民族宗教等行政部門的領導,進一步對云南省各市、縣、鄉、村對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與保護制度進行完善,以此來吸引更多來自社會各界的傳統音樂文化保護力量,并有效貫徹與落實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及保護工作[2]。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研究專家、學者的主觀能動性作用,也要對民族傳統音樂傳承與保護項目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并親自到云南省各個跨境民族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以搜集到第一手的資料,通過對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從而制定出更為科學的工作協調機制。
(二)加大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力度
在保護我國云南跨境民族傳統應用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當代的人們充分認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以及對其進行保護的重要性[3]。同時,我國相關的政府部門要根據目前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與保護現狀來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針對性保護政策,以此來進一步推動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在傳統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應經充分地認識到保護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作用,同時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了要加大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有關于保護傳統文化的政策,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同時也為廣大民眾傳承與保護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提供了一個十分良好的平臺[3]。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二者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并且是一脈相承的,只有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從根本上得到了有效的保護,才能夠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與發展空間,同時,在流行歌曲創造的過程中要積極合理地應用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因素,進一步促進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
(三)賦予傳統音樂新的內涵
創新不僅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與進步的內在靈魂,同時也是我國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實現長遠發展目標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創新能夠為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促使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不斷的發展與進步。我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要想徹底擺脫傳統落后的發展模式,就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對自身內容進行完善與發展,并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形成具有時代感的傳統音樂文化。我國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之所以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國民族傳統音樂是在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條件下被創作出來的,并具有十分明顯的時代局限性[4]。因此,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充分合理地利用民族傳統音樂作品中的積極成果,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創新和完善來創造出更加有新意的內容。例如,楊麗萍的《云南印象》從根本上來說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原生態民族歌曲,之所以能夠從山村鄉寨走向世界就是對其內容進行了創新與完善,這在無形中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指出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和一個新的發展模式。與此同時,要想實現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更好更快地發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5]。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全面掌握了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與實質,深入挖掘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資源才能夠通過創新實現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進一步發展,快速提高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品位,提高廣大民眾對于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認可度。
(四)通過教育體制的改革來傳承與保護民族傳統音樂文化
1.在音樂教材方面,雖然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改革下,也有大量較為優秀的中國傳統音樂教材。例如,袁靜芳的《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王耀華的《中國民族音樂》《中國傳統音樂概論》以及杜亞雄的《中國民族基本樂理》《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概論》等,這些教材對于我國民族傳統音樂理論都進行了十分全面和精細的講解與說明,但是這些書籍的推廣情況卻并不樂觀,推廣形勢也不太好[6]。另外,再加上這類書籍在理解方面有一些難度,因此,只適用于音樂學高等級的學生或者學者進行參考,并不能夠完全適用于我國中小學生目前的課棠教材。
2.為了進一步傳承與保護民族傳統音樂,一方面,相關的教育部門以及學校自身要充分重視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弘揚與繼承,并在各個等級的院校內積極組建專門的傳統藝術興趣小組,或者傳統音樂社團與民族器樂班等藝術團隊。例如吹管樂、吹木葉樂、彈撥樂、口弦樂和打擊樂等;另一方面,在各級院校內要適當增加與開設與地方民間音樂相關的藝術課程,同時,也可以通過聘用造詣深厚的民間藝人在院校內開設地方民間音樂的各種藝術選修課,其中主要包括各民族樂器、戲曲以及曲藝等[7]。除此之外,要根據跨界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情況來適當地增設非專業學生的公共選修課,讓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也能夠充分的欣賞與了解到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從而進一步傳承與保護云南跨境應用文化,提高廣大師生對于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認可度和欣賞度。
3.當地文化部門要積極組織廣大民眾以及各大民間音樂組織定期舉辦和開展演出活動,并通過定期邀請云南民間音樂方面較為專業的大師和專家進行與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講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大學校可以成立專門的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教研科室,專門編印與傳統音樂文化相關的書籍和教材,并對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種類和內容進行整理歸類與歸納分析[8]。與此同時,在編制傳統音樂教材的過程中要積極汲取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與民間音樂中的優秀成果,并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與保護的教育,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云南跨境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如何加強對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及保護是一個迫在眉睫、亟待解決的問題。發展傳承與發展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不僅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促進各民族融合,維護跨境地區的社會秩序。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歷經千年經久不衰,它不僅具有極高的政治價值與文化價值,同時也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社會經濟以及商品化經濟發展的推動下,由于云南跨境民族傳統音樂受到了現代多元化音樂文化的沖擊,正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為了不讓傳統的音樂文化消失和遺棄,我們一定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繼承與發展我國跨境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并以此進一步提高我國文化的綜合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溫靜.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保護及可持續發展[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6(10):88-90,102.
[2]鐘小勇,余繼平.滇西中緬跨境之德昂族傳統音樂述略[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8(2):57-61.
[3]陳蔚.云南少數民族宗教音樂的傳承與變異[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42-46.
[4]羅樹萱.傳播學視域下云南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J].民族藝術研究,2012(1):50-55.
[5]楊民康.論原生態民歌展示活動的意義和作用——兼談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幾種文化保護與傳承模式[J].音樂探索,2011(3):9-13,21.
[6]師向寧.云南民族音樂的“靜態”保護與“活態”傳承——云南民族音樂研究基地研究成果及轉化[J].黃河之聲,2014(7):91-94.
[7]朱建鋒.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特點與傳承發展探討[J].神州,201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