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傳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發展過程中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領悟新課程教學理念,開展研究性的教學,在不斷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積累教學經驗;提倡教師開展預設與生成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牢牢抓住課堂教學實踐,圍繞課堂動態生成的特點,構建創新及動態發展的數學課堂,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 初中數學 預設與生成 教學措施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結果,又要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同時還應針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及學習數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通過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高效、輕松的課堂教學,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為了分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措施,筆者針對預設與生成之間的聯系進行了分析。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之間的聯系
預設主要是指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之前對教學知識點進行設計、安排及規劃等一系列課前準備措施,而生成主要是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生生及生本之間的互動過程中形成的新問題、觀點進行針對性教學的過程。其中,預設與生成的主體人物分別為教師與學生,分別體現了教師與學生的主導地位及主體地位。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預設與生成兩者之間屬于相互促進及影響的關系,預設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生成的開展,而生成的實施又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及擴展了預設的目標及內容,二者之間呈現相輔相成、共同進步及發展的關系及狀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預設”與“生成”相互融合的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創新及優化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完善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計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需求,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的教學措施
1. 教師精心預設,挖掘及探究數學知識點中的動態資源。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及教學目標等精神進行課前預設。一切的課堂教學均屬于動態變化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突發及意外,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固定及傳統的教學路線,在課前對數學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及教學任務等進行精心的設計及教學流程的合理安排,為生成式課堂教學奠定基礎。此外,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預設過程中還應挖掘及及時發現數學知識點及課堂上的動態資源,當課堂上出現動態教學資源后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及學生的學習內容作出合理的教學決策,針對資源的特點進行確認,在教學過程中納入有價值的信息,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給予學生全新的體驗及感受,為樹立科學、正確的教學方向奠定基礎。
2. 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創設問題情境引出生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教學中明確規定: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發揮自身的知識、學習經驗及情感經歷變化等與教師、同學進行積極的互動及共享。教師在此過程中應通過創設針對性問題情境的方式使課堂出現一個個生成點,充分利用問題創新及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及解答行為。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四邊形性質探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對組內成員畫的平行四邊形進行測量,并要求小組探究平行四邊形對邊及對角之間的關系。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內涵進行挖掘及探究,通過問題情境的探究及解答,引導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聯系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建立新的知識框架,在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探究精神,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空間,促使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發揮自主學習意識,認識到數學知識點的實踐運用及意義,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培養。
3.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合預設與生成,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預設與生成屬于相互影響及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是相互依存及共同發展的狀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緊緊圍繞這一特點開展高質量的預設及動態精彩的生成教學,有效整合、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環節,教師應在針對性的預設教學組織基礎上加大課程教學改革的步伐,擺正自己的教學引導者、組織者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以現代化教學設計作為主線,設計針對性、生成性、動態變化性的課堂教學氛圍及教學模式,實現初中數學課堂預設與生成教學的統一發展。如在進行北師大版《勾股定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設計具有創新及特色的教學環節及教學內容,在課堂上以幻燈片的形式將數與形之間的關系直觀地展現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得出勾股定理的結論,后重視生成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動手利用四個全等三角形拼出弦圖,驗證勾股定理,促使學生在課堂預設及生成過程中積極探究及實踐,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三、結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開展多元化、多方面及多途徑的預設與生成教學措施,通過預設與生成之間的融合教學促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動態生成教學氛圍下促進學生綜合數學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魯仁偉.SL模式初中數學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工程問題”(1課時)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7,14(32):6-7.
[2] 徐建生.談初中數學教學課前預設與動態生成的和諧統一[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0(7):25-26.
[3] 黃燕芬.精心預設,有效生成——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煥發初中數學課堂的生命活力[J].時代教育,2017,26(20):147.
[4] 張偉東.關注動態生成 提高教學質量——初中數學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3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