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霞
【摘? 要】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小學生低段的學生年齡小,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由于是剛剛開始系統性的接觸數學教育,他們在面對一些比較抽象、復雜的問題時,往往不能一下子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化繁為簡,訓練他們的數學思維。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強小學生的思維訓練進行深入地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學? 低段? 思維訓練? 教學方法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其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一種思維過程。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思維。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訓練其思維,是當下一線教師主要研究的課題。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從四個方面談一談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17世紀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尋求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使教師可以教得更少,學生可以學得更多。”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將生活化資源引入課堂,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助于喚起學生的思維注意,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的情緒注意,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比如,教學一年級上冊“有幾瓶牛奶”一課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內容為三支鉛筆、四塊橡皮、七個星星、九個笑臉、十瓶牛奶。之后讓學生進行比賽,數一數圖片中的物品數量,并將數字寫在紙上,誰先寫完就舉手示意,前三名會得到一個笑臉。這樣做能夠成功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三支鉛筆加上九個笑臉一共是多少?四塊橡皮加上9個笑臉又是多少呢?”這樣,將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算法,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形象地呈現給小學生,在比賽中訓練了他們的計算思維,同學們得表現也都非常積極,課堂教學效果自然很好。
二、借助趣味游戲訓練學生思維
低段小學生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天真活潑貪玩好動,其邏輯思維擺脫了現象的束縛,獲得了邏輯性,但依然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尚未掌握抽象思維的邏輯結構。因此,數學教師不能像對待高年級的孩子們那樣對他們,而是應該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將小學生喜歡的游戲引入課堂,與數學知識巧妙地結合到一起,激活其問題意識,逐漸讓思維訓練深度化。這樣,既能充分滿足小學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又能立足于直觀的觀察和感知,從而積極主動地思考,實現自主判斷。
例如,教學“比長短”這一知識時,小學生可以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準確地判斷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教師可以手握兩支粉筆,其中一只露出多一點,然后讓學生猜測哪只粉筆更長,同時說明理由。學生就會開動腦筋思考,有的小朋友說一樣長,有的則說不知道如何比較……這一“猜測”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在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如何才能真正比較出哪支粉筆更長。經過思考和討論后,學生總結出,只有將兩只粉筆的一端對齊之后,才能真正比較出粉筆的長短。設計這個小游戲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是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其能夠更加全面地考慮問題,懂得不能只關注表面的道理。
三、鼓勵學生尋求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法
數學問題的結果雖然只有一種,但是解題過程可以有多種。再者,不同的學生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面對他們的不同思維方式,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合作、交流,使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為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求多樣化的解決辦法,從而達到思維深度訓練的目的。
比如,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筆者通過一道例題,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問題如下:有26個小本,現在要平均地分給一些同學,請問有哪些方法可以平均分?拿到這道題后,學生們第一反應就是根據乘法口訣找乘積接近26但又小于26的兩個數。因此,有學生最先說道:“可以將26個小本分給26個人,每人分到一本。”雖然平均分這一知識點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認知范疇,但是他們能夠知道平均分的意義還真是令筆者感到意外和驚喜。筆者對這位學生大加贊賞,其他的同學從筆者對這位同學的態度中看到了肯定,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信心。
四、通過動手實操,強化學生的計算思維
動手實踐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還能促使學生掌握一定數學方法,發展數學思維。比如,教學“分蘋果”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自己準備好10根小棒帶到課堂上,然后指導其自己動手將它們分成兩部分,看看可以有幾種分法,并將操作的結果記錄在本子上。學生們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了“10的分解”這一重點知識。
綜上所述,上述四種方法是筆者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能夠有效訓練小學生數學思維的方法,希望能對一線教師有一定的幫助。當然,小學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方法還有很多,需要廣大同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深入探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以培養思維能力為目標,逐漸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 葛小琴.“量體裁衣”,讓練習更有意義[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7(11).
[2] 徐加麗.借助數學游戲 優化數學教學[J].基礎教育論壇,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