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新
【摘? 要】 當今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學得快,遺忘得也快,出錯也快。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學生將來容易犯錯誤的地方、容易忘記的地方以及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 學生未來問題? 當下的教學設計? 自主學習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斯曾經說過:“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當今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有的知識學生容易犯錯誤,有的知識學生很容易遺忘,有的知識學生不會觸類旁通。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哪些知識學生將來容易犯錯誤、哪些知識容易忘記以及如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老教師可以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比較精確地確定,新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時代的學習經驗和教學參考書模糊地確定。怎樣才能讓學生學習后不易犯錯誤、不易忘記呢?即使犯錯誤了也能很快發現并能自我改正、忘記了也能很快回憶起來呢?下面以蘇教版必修一專題二《氯氣的性質》為例,談談基于學生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當下的教學應該如何設計。
問題一:不注重實驗,學生雖然學過但在現實生活中不會運用。由于有的老師只注重紙上談兵,學生沒有親身接觸到氯氣,將來一旦碰到氯氣,當與氯氣親密接觸時,由于不知道是氯氣,就不知道離開、不知道逃生,在不知不覺中中毒甚至死亡。據報道發生在衛生間里的中毒事件,就是因為不知道兩種洗滌劑、消毒劑混合后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劇毒的氯氣,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問題二:不注重探究,學生雖然學過但留下的印象不深刻,很快就遺忘。由于有的老師為了提高上課效率,增加學生練習的時間,只通過講述或閱讀讓學生學習Cl2與H2O的反應。因而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刻,時間稍長就全部忘記,且一旦忘記就很難回憶起來。
問題三:不注重方法,學生遇到新情境題不會觸類旁通。由于有的老師認為不就是記憶方程式嘛,通過不斷鞏固強化的方法在平時的測試乃至于高考中也會取得不錯的成績。可一旦遇到新情境問題時,能力明顯不足,不會分析推理,嚴重的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
針對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當下的教學該如何設計呢?張麗老師勇于創新,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張麗老師《氯氣的性質》課堂教學設計的片段:
策略一:重視化學實驗的操作和體驗,展示化學實驗的魅力。張老師先用PPT播放新聞:《海峽都市報》曾報道,一名溫州小伙用潔廁劑刷廁所,覺得去污力不夠又倒了84消毒液。結果小伙子竟癱坐地上,四肢無力,呼吸急促,送到醫院后診斷為輕度氯氣中毒。為什么呢?
請大家小組合作利用桌上的儀器及試劑,完成84消毒液與潔廁劑反應產生Cl2的實驗。學生甲用醫用針筒取少量84消毒液,學生乙用取少量潔廁劑,然后依次注入試劑瓶中(注意試劑瓶橡皮塞上預先插兩只醫用針頭),可以觀察到試劑瓶中產生了黃綠色氣體,拔出醫用針筒可以聞到強烈的刺激性氣味。
有的學生害怕Cl2的毒性,不敢聞,張老師啟發學生“獅子老虎會吃人,我們要不要馴服它?核武器危害很大,我們要不要研究它?Cl2雖然有毒,但少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達到一定量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上節課我們學到科學家舍勒在進行科學研究時,意外發現一種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時,沒有逃避,而是對它產生了興趣,并對它的性質進行了研究,歷史才沒有忘記他的貢獻。”學生通過親自聞,加深了對Cl2的感性認識。
策略二:重視實驗現象的分析和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張老師先用PPT播放新聞報道:2005年3月29日,京滬高速公路淮安段液氯泄漏事故,在現場看到兩名消防戰士在給液氯槽罐上方噴水,后來又把翻落的液氯槽罐安全起吊移至水池,對其不斷沖淋堿水,危險源才消除。大家討論消防戰士為什么要在液氯槽罐上方噴水?為什么要把液氯槽罐安全起吊移至水池,并且對其不斷沖淋堿水?大家經思考討論得出Cl2與H2O及NaOH發生了反應。
大家先回憶已經學習過的氣體溶于水的情況。CO2溶于水并且與水發生反應生成了碳酸,HCl溶于水得到鹽酸。大家猜想Cl2溶于H2O屬于哪種情況呢?分組讓學生探究,有的小組經仔細觀察桌上的氯水,發現氯水呈黃綠色,得出Cl2只是溶于水沒有與水發生反應。另一小組馬上舉手反駁——Cl2部分溶解于水,部分與水發生了化學反應。他們小組把氯水滴入藍色石蕊試紙,發現試紙先變紅,紅點中間又變白,得出Cl2與H2O反應生成了酸,酸能夠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沒有反應的Cl2使紅色又變白。大家微笑點頭表示贊同。
然后老師請大家做一對比實驗:取兩張一干一濕的紅色紙條,同時插入氯氣瓶中,發現濕的一張褪色了。說明什么呢?經討論認為褪色的不是Cl2,一學生提出根據元素守恒,該物質一定含有O元素,可能含有H、Cl中的一種或兩種,符合條件的可能是H2O2或含H、O、Cl三種元素的新物質,經深入思考及對元素的定量分析,排除H2O2,應該是一種含H、O、Cl三種元素的新物質,此時老師提供HClO的閱讀材料,次氯酸(化學式為HClO),極不穩定,見光易分解。它是一種很弱的酸,比碳酸的酸性還弱。次氯酸有很強的漂白作用,它的鹽類可以做漂白劑和消毒劑。通過以上探究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一般不會忘記,即使忘記了也很容易回憶起來。
經上述探究得出Cl2 + H2OHCl+ HClO,Cl2部分與水反應,故用“”符號。通過以上的探究及討論,學生掌握了書寫方程式的來龍去脈,一般不容易遺忘。
策略三:重視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培養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老師在引導學生探究Cl2的性質時,采用首先提出問題(由學生思考后提出Cl2溶解于H2O發生反應了嗎?)→然后尋找證據(由學生設計實驗觀察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結論(由學生自己得出),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基于學生未來出現的問題,當下的教學設計應該讓學生多感悟、多思考,再獲得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