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立科研機構作為國家社會公共服務職能部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其內部控制審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已有研究文獻和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現狀分析,進一步指出存在的弊端,并從制度及機構建設、資源整合和審計手段等方面探索內部控制審計的路徑。
關鍵詞: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審計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及《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政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國立科研機構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引起了廣泛重視。加強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是充分發揮國家審計監督職能、完善科研經費管理,推動科研事業健康有序發展得重要舉措之一。
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是審查和評價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種活動,能直接或間接糾正內部控制的偏差,推動內部控制的完善。因此,結合國立科研機構內部審計實際工作,探討內部控制系統的再監督機制在國立科研機構的具體實施,為確保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得到有效實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目前,國內針對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的具體實施研究尚不多,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上以“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為主題進行文獻統計,發現僅有10條檢索結果,并主要集中在高校內部控制建設領域。因此,研究分析如何通過內部審計來確保相關內部控制規范與措施在國立科研機構內部得到有效落實,是值得深入探討的一個課題。
一、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現狀
有效的內部控制在科研經費支出中查錯防弊、提高組織運行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國立科研機構內部審計的重點,在組織內部的財務管理、資產管理以及科研經費管理等經費支出的真實性、合法性、合規性等方面,但是在審計實踐過程中并沒有實現預期的效果。通過對相關數據梳理可以發現當前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情況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關于內部控制審計模式。當前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模式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內部控制審計作為獨立的審計項目,細分為全面內控審計和專項內控審計,前者審計范圍較廣,涉及到機構的內部環境、風險測評、內控措施以及信息溝通等方面,后者僅針對具體科研業務活動進行審計,例如科研外協加工、科研材料采購等內控的運行情況;另一種就是將內部審計控制與其他審計項目合并,例如針對基建項目進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健全性的審計。
第二、關于內部控制審計內容。大多數國立科研機構的內部控制審計內容主要涉及到內部控制環節的五個因素,即內部環境、風險測評、內控措施、信息溝通以及監督五個要素。
第三、關于內部控制審計流程。大部分國立科研機構的內部控制審計流程基本包括三個階段,分別為審計前期準備、項目測試和綜合評價,其中,事前準備包括科學制定審計方案、審計人員培訓,項目測試階段包括測試記錄內部控制情況,評估內控設計和執行的有效性,綜合評價則包括內部控制全面評價并出具審計報告。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現場觀察、詢問、查閱檔案資料、發放調查問卷等。
二、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目前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國立科研機構的內部控制審計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到部分國立科研機構已經意識到內部控制審計在機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部控制審計機制不健全。當前國立科研機構內部審計相關的法規制度主要有《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根據經費來源進行專項管理,但這些規定以及辦法的強制性和強制約束性相對較弱,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另外,關于國立科研機構的內部控制審計的專項審計法律、法規制度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缺少相應的制度支撐,導致大部分國立科研機構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并未納入內部審計工作范圍,在實際運行中審計標準也極其欠缺。
(二)對內部控制工作重視程度較低。國立科研機構的管理者尤其是中層管理者缺少對機構內部控制的認識,對自身項目活動的風險防范意識較低,內部機構設置以及相關規章制度的設計也必然存在欠缺,導致內部控制流于形式,內部審計工作也難以順利進行。上文提到當前內部控制審計缺少制度支持,內部相關制度規定與實際工作嚴重脫節,缺少審計標準,直接導致審計實踐過程的功能測試和業務測試出現紕漏,內部控制審計的權威性喪失。
(三)內部控制審計人員素質尚未滿足要求。鑒于國立科研機構內部審計活動在機構中實施較晚,部分機構未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相應的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培養較為落后,目前主要參與內部審計的人員主要是機構內部的財會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缺少對科研項目各個環節的專業把握,并且其獨立性難以保證,這直接影響了機構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內部控制審計方式及手段科學性不足。國立科研機構的內部審計工作內容主要集中在科研經費支出真實性、合法性等方面,鮮少針對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管理、經濟決策、資源績效等方面進行全程監督控制。目前國立科研機構的內部審計側重事后審計,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詢問觀察、查閱財務資料、抽查等方法,審計方法單一落后,導致部分內部審計工作僅停留在表面,其審計結論缺乏可信性。
三、關于國立科研機構內部審計路徑探索的建議
針對國立科研機構內部控制審計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路徑進行改善:
(一)加強內部審計相關法規制度及機構建設。國立科研機構領導應當重視內部控制審計制度化建設,認真梳理學習《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以及《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規章制度,制定并完善機構內部控制審計制度,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和指導性。除了制度保障,各國立科研機構應積極搭建內部控制建設部門,形成一個資源管理、科研管理等整體業務流程集合的管理系統,成立由財務處牽頭,以機構各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的內部控制建設委員會,做到機構內部全部門、各個板塊的全員參與,提高了機構運行的協調性。
(二)提高機構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整合審計資源。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進步,國立科研機構應該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內部審計,構建內部審計信息化數據庫,促進內部審計的效率提高。同時,有效的內部控制審計系統運行需要技術、人力和組織共同發揮作用,其中審計人員是重要一環。因此應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隊伍建設,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培養掌握財務、審計、信息技術以及風險管理等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提高審計人員自身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以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專業性、獨立性和權威性。
(三)優化審計程序方法,防范審計風險。由于內部控制審計起步較晚,實踐經驗匱乏,國立科研機構的內部控制審計需要借鑒以往綜合審計業務來優化內部控制審計。首先,明確國立科研機構發展目標,確定審前調查重點,采用現場觀察、詢問、符合性測試等方法收集原始資料,通過計算機信息化處理,識別機構內部控制風險點;其次,根據審計證據,結合機構實際情況,關注內外部因素的變化,依據可操作性、重要性等原則設計內部控制調查測試表和審計標準,判斷機構內部控制實際運行有效性;最后,根據內部審計機構出具的報告進行跟蹤監督管理,加強內部控制審計的目的在于解決機構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重視內部控制缺陷的整改工作,把整改問題落實到實處。
結束語:
國立科研機構作為國家公共服務職能部門,依據其科研成果服務于國家公共政策,但因其非營利性,內部控制制度也顯著不同于企業,隨著內部控制理論和內部審計領域研討的深化,內部控制審計也逐漸引起廣泛關注。通過對當前科研機構內部審計控制現狀的分析,發現在制度建設、重視程度、審計手段及人員建設等方面存在明顯缺陷,需要具有針對性地加強建設和完善,根據機構內外部環境進行持續性、動態性地優化和改善,以保證我國科研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璐玲.我國國立科研機構經費的內部控制初探[J].會計之友,2014(02):96-98.
[2]王曉.略談水利科研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工作優化路徑[J].中國內部審計,2017(03):70-71.
[3]顏鋼廠.公共科研機構財務審計研究——基于內部控制完善的角度[J].才智,2013(26):328-330.
[4]丁雋,李宇希.科研院所紀檢監察與內部審計聯動工作機制實踐探索[J].審計月刊,2018(01):40-42.
[5]郭旭.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在京舉辦COSO內部控制新框架專題報告會[J].中國內部審計,2014(02):2.
[6]嚴素芬.淺談科研單位內部審計的發展與業務創新[J].中國總會計師,2013(10):94-95.
[7]宋燕,許莉.內部控制審計調查法應用探析[J],財會通訊,2015(4):95-97
[8]王金明.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方向和重點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28(10):67-70.
作者簡介:
齊艷杰(1964-),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專業:會計,研究方向: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