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基


摘要:“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作為職業學校的有效教學形式,一經試點便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課題研究在分析“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內涵和歷史貢獻的基礎上,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對“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進行了重構,形成“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并對“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應用的作業流程進行了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4C-0046-05
我國的職業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走過了量的擴張階段,正在走向質量提升。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提出,我國的社會經濟改革已經走進了深水區,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陳寶生在十三屆全國人大記者會上提出職業教育要把“需”和“求”緊密結合起來[1],到葛道凱大力倡導普及“平衡充分發展的教育,才是適合的教育;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等理念[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教育部等六部委《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的頒布,都對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必須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進行,體現校企合作的理念,使教學和生產接軌,教學模式的改革走在產教融合的道路上,才能有效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一、“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一部分。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命題,即便在該教育理論提出近百年后的今天,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輝,激勵著一代代教育人砥礪前行。
(一)“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內涵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整個教育思想的核心,“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一般要求是,先“教”后“學”再“做”,在做中教,在做中學,形成“做”字當頭、“學”貫始終、相機而“教”、擇機而評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里,“教學做”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三件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合理、巧妙地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突顯出如何更好地去“做”。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提出和傳統教學不一樣的口號,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根本上的不同。一是實踐的重要地位不同。“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重點強調了“做”,把“做”放到首當其沖的地位,強化了“做”的重要性,充分體現了實踐論的思想。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雖然也體現“做”字,通常是用練習或實踐的形式出現,但練習或實踐卻落在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后面,處于從屬的地位,實踐的能動作用明顯弱化。二是對學生的思想引領作用不同。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中,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做”,學習中往往都是知易行難,而在“教學做合一”教學中則先從難處入手,讓學生先知難而后學,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三是教師的教學效率不同。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中,在讓學生先“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巡視檢查過程中,有效發現學生“做”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果學生沒有什么問題,可以加快教學速度,提高教學效率,如學案導學教學法就是“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直接反映。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還讓教師“教”字當頭,則由于對學生的情況掌握得不夠透徹,教學中無的放矢,往往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從而違背了有效教學的初衷。
(二)“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歷史貢獻
“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對我國教育發展起到了巨大的貢獻。從學校定位上說,它對學校提出了改變脫離社會實際現狀的要求,學校教育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從而使教育成為造福人類社會的主體,實現教育價值的回歸。從人才培養目標來說,學校教育要改變重知識、輕能力、弱素質等做法,把培養全面發展、社會急需、責任擔當的合格勞動者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給予足夠的重視。從教學方法來說,要重視和加強實踐環節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和學能在實踐的環節上統一起來。從課程評價體系來講,必須及早改變不僅在基礎教育中廣泛存在,同時在職業教育中也同樣存在的現象,即重視考試的選拔功能,弱化了考試的評價和診斷功能,使得考試的評價、診斷功能與選拔功能發生了本末倒置的錯位。從教育整體協調發展來說,必須改變嚴重存在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普職差別,改變教育上真實存在的各種不公平現象,使各級各類教育都能協調發展,使所有公民都能夠享有公平的教育權利。
二、“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構建
職業教育和產業經濟之間的合作在不同時期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幾種提法,分別歷經了從微觀上的學生和學徒兩種身份的結合,中觀上學校和企業兩個法人的合作,宏觀上職業教育與產業經濟的合作。當前已實現“產學結合”向“產教融合”的過渡。為此,國務院辦公廳還于2017年出臺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對產教部門提出更高的要求。產教融合是教育行業與社會生產相結合的一種人才定向培養方式。[3]在這里,“產教融合”基于產業部門和教育部門聯系的視角,在“產學結合”的基礎上,描述了兩者之間的聯系應該達到“融合”的最佳狀態。產教融合內涵包含了產業與教育關系中的微觀、中觀和宏觀問題,要達到“融合”的理想狀態,不僅需要宏觀的頂層設計,也需要中觀的主體參與和微觀的實踐操作。而對于以前提法中的“結合”和“合作”來說,“融合”對教育與產業兩個主體之間的聯系上要求能夠深度互融。“融合”是指在兩個主體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它是主體的自發行為,是一種內在需求,是一種孕育新生,體現了產教關系中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因此,“產教融合”的提出是對職業教育產教關系內涵的提升。[4]
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在產教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訴求。任何教學都是以有效性為目的的,“引起意向——明釋內容——調適形式——關注結果”這四個條件則是將課堂行為引向有效性的最關鍵途徑。[5]當在產教融合的框架下滿足這四個條件,則需要對“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進行重構,如圖1所示。在重構過程中,要體現學校和企業這兩個代表“教”與“產”的融合,體現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從而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在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具體運用中,我們只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學生的學習方法,才能最為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們必須避免發生學生跟在教師后面跑、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都不夠的現象,形成在教師引導下師生互動與合作、共同進行教學的圖景。[6]
(一)理論依據的構建要滲透行業企業的生產理論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教學中實行先“教”后“學”再“做”,在“做中學”,在“做中教”。當用生產理論指導教學時,教學按照生產工藝流程、加工工序和質量檢驗標準等要求進行教學。重構是把生活教育理論與生產實際進行結合,則要求整個教學得按照生產實際流程進行,用企業的生產理論來指導,而不是教師在課堂中憑空想象,照本宣科。在這里,我們要把生活教育理論和行業企業生產理論有機結合,用企業生產理論指導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的構建要體現良品形成的產品標準
教學目標是教學模式中的一個重要要素,目標能否達成成為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這里,教學目標的重構應參照企業生產里的產品標準,以企業生產產品為基礎,強化教學目標設計的拓展性,并注重考慮學生的情意發展。以企業生產工藝為基礎,強化教學目標的靈活性。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考慮產品的不同加工工藝而重構教學目標,同時給學生留有自主發展的空間和時間,要讓學生在體驗生產工藝的基礎上快樂學習。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強化教學目標設計的層次性。教學目標的重構,要以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前提,有步驟推進分層分組的因材施教策略。所以,教學目標的重構以充分參照企業生產情境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前提。
(三)操作程序的構建要倡導職場體驗的課改理念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是先“教”后“學”再“做”,“做”字放在最后,體現了對“教”的重視和“做”的弱化。在進行操作程序重構中,教者根據企業職場體驗,在企業生產中都是從先“做”開始。將整個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過程都能夠與企業實際的生產過程相一致,真正做到對學生的定向培養,對企業的定向服務。[7]所以在操作程序的重構時,我們也從先“做”開始,接著后“學”再“教”,把“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重構為“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看似一字位置的變動,其實孕含了豐富的哲理,充分體現了重視實踐體驗的課改理念。
(四)實現條件的構建要符合行業企業的生產要求
教學模式其中主要的一個要素是實現條件,實現條件包括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幾個方面。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實現條件,是要其符合企業生產要求,如圖2所示。把企業進行生產所需要的條件和教學模式中的實現條件進行融合、重構,以滿足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的實現條件。
1.主體身份的構建要實行身份的互通確認機制。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主體身份的重構要體現與企業生產的對接。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之一學生,和企業對接所具有的身份是徒弟,在企業生產中對徒弟的要求就是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實現和企業無縫對接。課堂教學中的另一個主體是教師,和企業對接的所具有的身份是師傅,在企業生產中對師傅的要求就是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這就要求授課教師達到“雙師型”的標準,才能滿足教師達到企業師傅的要求。
2.教學內容的構建要生成符合職業標準的編排體系。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一般都是根據教材編排體系進行安排,而在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學校的教學內容要緊緊圍繞職業崗位的需要進行設置和安排,對接職業崗位標準。課程開設要把實用性、實踐性作為主要訴求,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要能夠體現生產技術水平和職業崗位要求。教學內容的重構必須體現就業導向作用與崗位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職業學校在進行“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重構時,可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及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參加,根據職業標準所要求職業崗位應具備的能力結構,堅持按照職業崗位標準和生產實際進行教學內容設計,使教學內容設置對接職業標準。
3.教學手段的構建要銜接工作現場的生產方法。在“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使用中,教學手段的重構要體現企業生產現場的生產情境,要體現職工工作現場的生產情況,把學校的教學與企業的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學校的教學方法和企業的生產方法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能盡快掌握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可能真實再現生產場景,一種情況是對教學場景進行生產化模擬,但無法完全統一;另一種情況是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教學進行場景再現。線上線下雙向融合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平臺、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構建起線上網絡教學平臺。[8]教師通過網絡平臺上傳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視頻、企業生產場景等資源,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線上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在線下的課堂教學中由教師根據學生反饋情況進行授課。因此,線上線下融合教學作為一種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課堂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4.教學場所的構建要推行文化融通的職場體驗。“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所使用的教學場所一般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室或實驗實訓室。而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進行重構時,教學場所則要形成與企業對接的文化融通。一是要體現企業質量意識。把企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在教學場所全面體現,在平時的教學中貫徹質量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二是要體現企業安全文化。安全是生命線,任何操作都以安全為前提,絕不能逾越安全這根紅線,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灌輸,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三是要體現企業管理制度要求。在平時教學中就以企業管理制度要求學生,實行企業化的教學管理,培養學生嚴守操作規程的意識,使學生能夠在畢業后適應崗位要求。
5.教學評價的構建要形成產教融合的評價模式。“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在使用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重構要在校企合作、以產定教的基礎上進行。傳統的教學評價以教師為主體,重構后的教學評價要突出企業要求為主、教學要求為輔的原則。教學評價要以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為主要目的,要體現育人主體和生產主體的雙主體的統一。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烙印著企業生產的教學理念,托付著質量安全的職業責任,體驗著生產場景的功能發揮,催生著校企融通的綜合效果,從教學理念、職業責任、功能發揮和綜合效果四個維度帶有產教特色的教學評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理念、職業責任、功能發揮和綜合效果等四個重要的評價指標,盡管在形式上依然是以教師為主要的評價對象,但是卻體現了一種“以教師為發動點、以學生為落實點、由過程性和形成性指標共同組成的”新的課堂教學評價主導思想。[9]
三、“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使用中,在教師和學生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其課堂教學的一般作業流程如圖3所示。
(一)“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一般教學流程
“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重構教學中,順序是先“做”、后“學”、再“教”。從流程圖可以看出,在學生先“做”時,教師進行巡視,以檢查學生在“做”中所存在的問題,以便在后續的“教”中有的放矢。同時,教師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內容在課前準備階段就已經都準備了,所以說,學生先“做”也是對后“教”的反饋,要求教師針對學生“做”的情況合理調整教學設計和內容。教師在掌握學生“做”的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教”,在教師進行“教”的同時,學生在“學”。所以,“做學教”的順序是理論上進行敘述的需要。而在實際教學中,三者是有機緊密結合的整體。尤其是“學”和“教”兩者之間,分別是兩個主體同時進行活動,是一個互相依存的關系。在課堂里,“教”是針對學生的“學”而言進行的“教”,而“學”是針對教師的“教”而進行的“學”。
(二)“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應用注意事項
根據上面的流程圖我們可以看出,“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中,整個課堂教學的主線就是學生,在學生的“做”和“學”之間不斷重復進行。對于新構建的“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在應用中有幾個問題要引起教者注意。
1.情境的體驗性。在“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使用中,要注意教學情境的創設和生產場景的結合。最好能提供真實場景用于教學,條件不具備時在校內理實一體教室用模擬場景教學或者用線上的虛擬場景進行教學,給學生以真實生產的體驗。
2.學生的主體性。從教學流程圖可以看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線。在學生主線的基礎上,教師的“教”是一個輔線,教師起“導”的作用,其出現只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所以,教者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切忌喧賓奪主,要充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3.課程的整合性。“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能夠對課程進行整合,即課程環境整合——車間與教室合一,課程內容整合——教學與工作過程合一,課程組織整合——認知規律與能力生成規律的合一,課程實施整合——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合一,課程評價整合——樣本與學習態度評價合一。[10]只有整合到位了,才會形成有效教學。
4.系統的閉環性。在“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做”“學”和教師的“教”在教學環境這個載體上形成了一個閉環系統。所謂閉環,是指有反饋的存在。在教學系統中的主體之一學生,無論在“做”或“學”的過程中都不斷地把結果反饋給另一主體教師。教師在接受到反饋信息后,才能把握教學節奏,才能教有取舍,才能教得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才能體現有效教學的根本宗旨。
四、結語
從“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到“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的改變,已然不僅僅是詞序位置的變化。它是師本課堂向生本課堂的改變,它是學生主體地位的改變,它是教學理念的根本改變。惟其如此,才能使職業學校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寶生.職業教育要把“需”和“求”緊密結合起來[EB/OL] http://www.cvae.com.cn/zgzcw/xwzx/201803/3ce2b96834e844f69e3ac
5a7415f395d.shtml,2018-03-20.
[2]葛道凱.大力加強職業教育[EB/OL] http://www.cvae.com.cn/zgzcw/gndt/201803/16470aaed98a474fb9bd057411b272bf.shtml,2018-03-22.
[3]楊善江.產教融合:產業深度轉型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與職業,2014(33).
[4]羅汝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價值判斷、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17(25).
[5]崔允漷.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6]侯懷銀,李艷莉.“教學做合一”述評[J].課程·教材·教法,2013(8).
[7]王玲玲.現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模式構建及實施途徑[J].湖北社會科學,2015(8).
[8]左霞.線上線下雙向融合模式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
[9]翟羽,樊宏孝,等.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研究及評價維度的重構[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6(4).
[10]張健.論“做學教合一”課程模式的整合[J].職教論壇,2014(3).
責任編輯:章躍一
Abstract: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form in vocational schools,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has shown great vitality since it has been tes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of this teaching model, the research reconstructs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o form a better model. It explores the operation flow of the teaching model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