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占飛
摘要:高中歷史的主要內容是中國近現代和古代政治制度的產生和發展。未了更好的使學生理解過去的歷史,熟悉歷史,在歷史課堂上學習歷史事件和政治人物留下的知識與智慧。在歷史中得到啟發和警示。教師須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構建對歷史高效課堂的研究。
關鍵詞:歷史;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研究;核心素養
歷史是高中文綜的一門組成學科,幫助學生正確看世界發展觀和政治進程。在學習上主要在課上跟著老師多做筆記,寫歷史提綱靠背誦和記憶大量知識點,做大量習題來鞏固。學生大多會感到歷史課比較枯燥,難點知識點很多,這需要老師在課前做大量的功課,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比如串聯知識點,時間軸,橫向縱向對比中外所發生的事件。高中歷史教師應深入研析本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概念,理清各構成要素的關聯,對課程的定位準確,優化教學方案。在科學導向的目標定制中,教師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化,給予合理的定位和階段性目標。
一、熟悉課文拓展史料,培養學生正確看待歷史
歷史以史為料,多是由宮廷的記史官按照帝王的意思記錄在位期間所發生的大小事宜。先有古代司馬遷擅長史記,后有清代紀曉嵐編寫《四庫全書》。學生借助對史料的感知、分析、評價等,從中找到為我所用的信息內容,產生對于歷史的基本客觀認知。學生要學會運用史料全面了解書本中所講述的朝代,近現代的重大事件和節點。正史為官方記錄,野史多為民間記錄,學生可以多看多參考,信息篩選后分析得出正確觀點。以課文為基礎,課外史料雜談為輔,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例如,老師讓學生觀看《建國大業》,熟悉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的這段歷史,了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和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背景。有助于學生立體直觀的參照歷史,加深重點知識,提高對歷史的認識。同時,這部電影擺脫了對蔣介石的丑化,較能符合當時蔣介石在抗戰后人格的形象,對學生正確樹立歷史觀有重要作用。老師要引導學生學用辯證的角度看待歷史中人物,在全局的角度看待歷史。
二、運用史料塑造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人物
在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素養下的高中歷史課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但要求增長學生貯備知識與運用技巧,同時還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變化,促使他們內化為更優秀美好的品質,有崇高的精神與理想追求。在高中歷史教學課堂上,要將學生對國家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懷作為最終指向目標。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上緊密地與所學知識、能力和技能鍛煉結合在一起,強化學生的認知。在此基礎,正確處理教學資料與學生情感培育之間的關系,借助各種資源應用,實現學生綜合學習理解能力的全面發展。
例如,先借助各種新媒體手段在教室內播放與課程相關的歷史影片。《梅蘭芳》《辛亥革命》《智取威虎山》等,條件允許的話提前給教育者布置一下背景,增加歷史代入感。設計一個多元化答案的歷史問題,讓學生對此展開相關的討論,調動學生對研究歷史的熱情。
三、自主探究歷史價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高中階段歷史所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是在學習過程中特定表現與吸納,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歷史的思想意識,對提高綜合素養有重大作用。突出學習分析“開端——發展——結果——影響”這四個方面。在課堂上,牽引學生找到歷史規律,總結相同點,逐步形成能力,養成并完善高中階段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問題解釋和家國情懷。使學生知道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把握人、事物的變化特征,構建一個時間框架,對知識進行儲存、總結后再把時間、空間進行合理填充。
例如,老師可以用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風俗習慣、道德思想。如觀看《百家講壇》講秦朝的建立,統一六國,商鞅變法給當時社會帶來的影響和變化。在接觸中國近代反抗侵略、求取民主的思潮內容時,參考《鴉片戰爭》相關紀錄片讓學生了解到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各國列強的侵略同我國人民頑強不屈的反抗斗爭事實。《國家寶藏》中的歷史情境故事,了解一些代表文物如,“瓷器為何在絲綢之路時,代表著中國”“在當時背景下的價值,它對于現在人來講有哪個方向的意義或產生的深遠影響。
結語:
本文通過熟悉課文拓展史料,培養學生正確看待歷史,史料塑造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人物,充分建議學生自主探究歷史價值,提高自身的歷史綜合素養三個方面來構建研究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希望教師可以用核心素養為導向,依靠其對學生的學科專業要求,從事件教學、史實教學、核心價值觀教學等方面進行全面梳理改進,以抽絲剝繭般的耐心,和學生一道投入到身臨其境式的歷史現場中去,將有可能讓學生以更積極的心態思考歷史人物、歷史背景,增強其批判與反思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歷史課堂也能生機勃勃——以《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課堂教學為例[J].江春梅.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年01期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高效歷史課堂[J].王平.中華少年2019年05期
[3]談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準備[J].黃健.寧夏教育科研201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