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葵次
摘 要:德育是中學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滲透到各個學科教育中去。作為中學課程的學科之一,體育教育也不例外。體育教育是通過身體運動來改變和提高自身的各項“品質”,同時也是確保學生能夠有效提高自身身體綜合素質的重要保證,因此本文以中學體育教學為研究對象,探究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體育教學;德育教育;滲透措施
學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思想觀、道德觀和價值觀而言,用社會上普遍認可的行為準則和道德思想影響學生,并且讓學生自覺地遵守這些行為規范。學校德育具有社會共同性和歷史繼承性。 [1]學校教師也十分關注如何將自己的教學課程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在提高學生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因此,中學教師需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讓德育教育充分的融入到自身的課堂教學之中。
一、發揮教師以身作則的作用
依據“育德之人,要先做有德之人,才能有育德之效”的道理,我認為以身立教是體育教育工作者應遵守的基本工作原則,也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2]作教師應該清楚:教學和教育之間是互相滲透的關系,教學具備教育意義,而教育則透過教學過程來完成任務。德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與滲透,也就是說要通過教育的方式學生逐漸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體育課程作為一種以運動為主的教學課程,因此在中學體育課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比一般進行知識性傳授的過程難的多。例如體育教師在教學生上課準時到操場集合,要有準時的時間觀念,就需要教師自身能夠準時到上課地點,上課不拖拉。體育課堂要有始有終,切不可“放羊式”教學,也只有教師自身能夠做到以身作則,才能起到道德教育的說服力,使處于朦朧狀態的道德觀念的中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接受,真正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
二、采取趣味教學的教學方式
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就需要中學體育教師突破傳統的教育方式與理念,采取趣味教學的方式,將德育內容充分的融入到自身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愿意“面對壓力”,“承擔責任”和“克服困難”。體育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利用游戲的趣味性對學生進行道德觀念的培養。[3]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小組合作的游戲模式,讓學生們進行分組合作。如兩人三足行的游戲,該游戲需要團隊意識才能夠獲勝。游戲中,我們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利用學生的競爭意識,在老師及同學的鼓勵與加油聲中,輕松、快樂地進行比賽,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隊獲勝,但既然是比賽就會有輸有贏。讓孩子在運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讓孩子在運動中實際承受失敗帶來的體驗教訓更深刻。
三、注重塑造學生的個性教育
中學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可以根據自己所教班級的風格,與所欠缺的德育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從而使得每個班級的體育課程都能夠根據自身班級發展的缺陷得到相應的提升與發展。如我現任教的九年級(13)班,有五個后進生,剛接手時這五個人讓你的課堂紀律一團糟。后來我發現這幾個人很喜歡打籃球,所以現在(13)班的課堂設計我經常有籃球的教學內容,而且讓他們幾個人各帶一小組練習籃球運球,然后進行教學比賽,輸隊有“獎勵”。有一次的教學內容是中長跑,我也是通過教學比賽來定每組的跑步圈數,那一課所有學生都很認真,而且跑步偷懶的人明顯少了。有時我就讓每個小組的“籃球教練”進行籃球半場來回運球比賽(該項目是體育升中考的擇考項目),采用432或543的獎勵原則(冠軍隊跑最少圈,依次類推), 而這樣個性化的德育滲透,更有利于學生能力與道德的發展,幫助學生不斷補充新的道德理念,從而避免同一道德內容的重復灌輸使學生產生厭煩感甚至是抵觸感,使學生的德育教育有更多新內容的補充與完善,更好地推動學生終生體育教育的發展與進步。
四、創設情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
在體育教學方法中,有一種常用的方法,那就是情景教學法。例如,在進行隊列教學時,我們可以設置一個情景,在操場上畫一個正方形,在正方形的一條邊上設置一個紅綠燈標志、一個人行橫道標志和一個垃圾桶,讓學生沿線齊步走。當遇到紅燈時,體育委員喊立正, 教師講述見到紅燈要站住,不要闖紅燈,等紅燈變綠燈了體育委員喊齊步走,學生繼續前進;當看到人行橫道時,學生左右觀看,然后通過,教師可以講解不要隨便橫穿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當見到垃圾筒時,教師對學生講述垃圾不要隨便亂扔,最后隊列結束。通過情景教學在隊列練習中融入交通知識,使學生加強交通意識,養成良好習慣。
五、聯系教學實際,合理滲透德育
德育也講究時效性,抓住時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練習時發生的情況,有意識地將道德教育與科學知識教育結合起來,達到育體又育心的教育目的。[4]針對學生的表現因勢利導,及時進行表揚和指出不足,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對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良好思想行為和拼搏精神,教師要予以表揚,給予鼓勵,以便樹立正氣,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六、小結
體育課程雖然不同于其他模式的課堂教學,整個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學生的自主運動為主。但是體育課程同樣也可以進行學生的德育滲透,能比其他學科更積極主動地進行相關內容的建設,能夠使學生將德育內容內化于心中,并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規范與風貌,發揮體育課程的教育教學價值。因此,中學體育教師要注重自身課程的開發,幫助學生建立起完善的道德理念。
參考文獻:
[1]曹彤.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2,2.
[2]曹衛軍.創新體育教法,滲透德育教育[J].德育滲透.2009,10.
[3]路曉偉.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3.
[4]和嘉禾.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初探[J].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