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巖
摘 要: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為主。數學教師需要以此為基準,對數學課堂結構以及教學環境進行重新構建,建立自主性數學課堂,引導學生圍繞數學課程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突出學生數學課堂主體地位,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文章圍繞新課標背景下如何開展數學自主性課堂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課標;數學教學;自主性課堂;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5-0090-01
新課程標準主張數學教師要樹立學生本位思想,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能力培養。在此背景下,傳統以教師講解為主體的課堂形態,已經無法適應新課改要求,學生被動地接受數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數學思維的發展。因此,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并掌握數學文化內涵,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本文對教師如何對課堂教學體系進行完善,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進行論述。
為了讓學生對自主學習產生興趣,教師應重視數學課堂氣氛、情境的營造,從而優化學生自主學習環境,為學生獨立思考和內化吸收提供環境基礎。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基礎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圖片、動畫或者直觀的數學模型,讓學生通過眼睛直觀觀察,對數學知識加深認知與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一個數學圖形模型,再通過圖形視角轉變,將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三種圖形模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直觀觀察,對數學圖形在不同視角所呈現的圖形狀態加以了解,同時也能夠實現對學生空間幾何意識的有效培養。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我感知,自主繪制空間幾何體三視圖,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形成準確的幾何意識。
為了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對數學知識形成一定了解,為深入探索數學知識奠定思維基礎。因此,教師為保證學生預習活動科學、有序地進行下去,應該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導學案,從而為學生自主預習提供載體支撐。例如,教師可針對“數軸”設計導學案,將數軸的概念、特征,元素以及具體的表示方法,滲透到導學案中。學生結合導學案對數學教材進行自主預習,從而掌握數軸基礎知識,為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以數軸為載體深入學習正數與負數奠定基礎。
為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期間,可鼓勵學生以合作方式進行數學探究,從而實現學生數學學習思路的整合,全面提高數學自主性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制作無蓋的長方體紙盒”時,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教室里的學習條件,合作制作長方體紙盒。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能夠對長方體結構形成正確認知,之后在小組內部討論無蓋長方體紙盒表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加深理解。同時,為保證學生自主性合作學習活動更加有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具體表現,進行教學指導,并做好教學秩序維護,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
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進行中需要重視自主性活動載體拓展與創新,合理利用互聯網平臺,構建在線學習體系,從而豐富學生自主學習空間,拓展學生自主學習渠道,保證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更加高效,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儲備更加豐富。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對“一元一次方程”數學知識的了解,進行“一元一次方程應用調查”數學活動實踐。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搜集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應用資料,再進行生活實踐調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實際應用規律,從而拓展數學知識視野,提高數學學科綜合素養。
為保證自主性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理想,教師應該重視教學評價體系優化與創新。為提高評價結果精確性,教師需要對評價指標進行完善,重點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自主學習期間的學習態度、學習思維以及操作能力,全方面對學生數學自主學習進行考核與評價。同時,教師可以用視頻的方式記錄學生自主學習表現,為學生自主反思提供參考依據。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評價理念,鼓勵學生自主反思,讓學生在自主反思期間,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技巧以及數學學習規律,優化學生數學學習策略,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總之,在日常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樹立生本思想,重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通過自主預習、自主探究,掌握數學知識,開拓數學思維,豐富數學知識儲備,全面提高數學知識內化和吸收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渠道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優化,從而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全面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威.談初中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8).
[2]潘梅玉,孫慧.初中數學教學自主學習內容設置例談[J].基礎教育研究,2018(02).
[3]陳瑾.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芻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2).
[4]肖劍.高效課堂背景下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研究[D].寧波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