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超
摘 要:針對于我國職業教育活動而言,工匠精神是其教育活動開展的靈魂,對于中職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結合當前我國中職教育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來看,由于當前大部分中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普遍忽視了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自身職業技能水平難以提高,除此之外,也不利于學生思想品質的建立。基于此,本文主要內容研究了在中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回歸與重塑。
關鍵詞:工匠精神 中職教育 重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7-0-01
前言
所謂的工匠精神簡單來說便是工作者對于自身工作的態度,這對于現代社會中人們開展學習工作活動而言十分重要。在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學校在對中職學生開展職業教育時,應該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使學生明確工匠精神對于自身學習工作的重要性,以便學生在后期發展過程中,面對工作學習能夠兢兢業業,使自身價值得以與社會需求相統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內容研究工匠精神在中職教育中的回歸與重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所謂的工匠精神主要內容可以從三方面對其進行理解與剖析。首先,針對于中職教育而言,教育人員在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時,應該正確認識到什么是工匠,在傳統意義上,工匠通常情況下與工業文明的發展兩者之間聯系緊密,在工業活動中,熟練完成操作的工作人員并不能夠被稱為工匠,只有經歷過工業文明熏陶下的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夠稱之為工匠。例如,在我國大型工匠紀錄片《大國工匠》中,講述了八位工匠主人公在各自領域中的成就,以此憑借精湛的技藝與靈巧的雙手制造出了各種各樣的中國制造。
其次,通常情況下,工匠自身的精神境界的界定都較為獨特,因此,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人員自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并且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應該努力做到精益求精的狀態,擁有自身的專業追求,使勇于追求、堅持不懈的精神得以貫穿在職業生涯的始末,除此之外,工匠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操守,在開展專業活動過程中,應該面對各種誘惑因素懂得割舍,堅持本心與專業,將自己擅長的事情作為自己精神世界的寄托[1]。最后,對于工匠精神而言,人們要對其理智的看待,講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相統一,使工匠精神的內涵被充分挖掘,真正認識到所謂的工匠精神指代的是將專業精神與職業態度還有人文素養三者之間能夠被有效統一,相關人員要從專業性、職業性以及人文性三方面共同把握工匠精神。
二、中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與回歸以及培養途徑
1.中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與回歸
結合當前我國中職教育活動現狀來看,我國中職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有不能將工匠精神納入教學目標中這一問題,中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人才是不能對學生傳授工匠精神,過于重視學生的技能鍛煉,使學生不能樹立追求完美的目標。
結合以往社會上下對中職院校的評價來看,大多數人對中職教育帶有有色眼鏡,認為只有文化課成績不佳的學生才會接受職業教育活動,并且認為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過程中不會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因此,社會對于中職教育活動不能引起重視,再加上中職院校在開展教育活動過程中,將“專升本”作為自身的發展目標,最終導致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終為中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帶來嚴重的影響。
在中職教育活動中,如何重拾工匠精神是當前各個中職院校應該重視的問題之一,早在2016年,李克強總理便提出在職業教育活動中必須將工匠精神作為自身的戰略選擇,以促進職業教育能夠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現代優秀人員,為我國產業向高端制造業轉型做出貢獻[2]。
2.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徑
2.1利用專業實踐活動錘煉學生工匠精神
結合當前我國眾所行業的工作現狀來看,人們長期以來堅持的職業精神會逐漸內化為自身的職業素質,基于此,想要有效提升學生的工匠精神,工作實踐是滲透工匠精神,提高學生自身全面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將工匠精神與現實工作兩者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實質,為學生未來的就業以及職業生涯打下基礎,為學生塑造職業信仰。基于此,中職院校在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工程中,可以通過為學生構建仿真工作環境,安排學生在仿真環境中進行學習與實訓,使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之后,安排學生前往校企合作的企業進行實習,使學生深入企業管理工作中,近距離的接觸具有工匠精神的員工,與其溝通交流,學習優秀員工身上的品質,切實感受企業文化,為學生養成工匠精神打下基礎[3]。
2.2創新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
針對于當前我國中職院校的教育活動而言,教師在對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要將文化教育與專業教育兩者之間相互結合,將讀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要與學生技能的培養兩者放在同等的位置,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學習環境,培養學生陽光積極的心態,使學生能夠對自己所學專業進行去全面的認知,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打下技術。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職業教育活動中,要始終圍繞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這一目標,積極創新自身的教育手段以及教學內容,將傳統教育活動中以教為主的形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之間得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之間通過思維的碰撞對自身專業知識能夠更好的領略與學習。除此之外,在對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選用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將專業實踐與理論知識兩者之間相互結合,始終是圍繞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專業的工匠精神。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中職院校而言,工匠精神對其教育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職院校的教育人員在開展教育培訓活動過程中,應該明確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始終貫徹共將建設,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承擔起傳承、塑造工匠精神的重任,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探尋符合中職學生不斷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最終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荊玉晴.中國制造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與重塑——兼論職業教育與工匠精神[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34(3):92-95.
[2]王瑋.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的回歸與重塑[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6):4-5.
[3]譚素.論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與創新精神的整合培育[J].機械職業教育,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