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要】本文針對改革開放以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發生的巨變,總結經驗,并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
【關鍵詞】立德樹人;行政化;法治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推動了教育體制的變革,促進了我國高校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F就目前高校管理現狀提出幾點意見。
一、行政化管理深入各階層,障礙明顯
高?!靶姓币呀洕B透到大學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學行政化事實上是把官僚科層制為基本特征的行政管理模式廣泛地運用在大學管理中,納入行政序列、規定其等級,劃分其權限,最終服從統一的行政控制,導致真正有學術能力的得不到彰顯,人生價值取向偏頗,行政資源掌控的事情屢屢發生。這種科層制的行政化體制極大地制約了高校人才培養,與國家提出的“系統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要求不相一致,這是高校當前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及全方位育人的掣肘之舉。
二、高校教師、行政管理隊伍政治素質有待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可見,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中的重要性非同尋常。沒有信任、無原則、自私自利、為了名利互相排擠、安于享樂......種種毒瘤,在高校中滋生,侵蝕著政治思想、素質修養不堅定的教師。高校的宗旨即根本目標就是培養人才。動搖“立德樹人”的根本也就跟國家的方針政策相抵觸。
三、考評評價體系不完善,交流和專業培訓較少
高校管理群體單一,科研、管理雙肩挑無法顧及其他,工作差錯率堪憂;新舊員工思想不同,導致工作中誤會頻出;工作重點在教師身上,行政沒有考核指標,“大鍋飯”現象嚴重;考評制度不夠完善,工作業績干得好的,得不到褒獎。這都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所造成的。社會在進步,行政管理年復一年做著同種事情,沒有培訓、沒有對外高校同工種間的溝通等等,制約著整個行政管理隊伍的發展。筆者就以上觀點,給出以下思考。
四、去行政化,推動大學治理現代化,破除障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校是每個大學學子的夢想天堂,是孕育國之棟梁,堅定思想、端正作風的“肥沃土壤”。了解校史,結合實際校情,給出正確的管理理念。教師管理去行政化,以教學質量作為評定標準;以師德師風作為衡量教師資格的坐標。教師與行政管理人員分開管理,各行政口建立完善行政規章制度;延續體制下好的方面,改革不足之處。
五、提高高校教師、行政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
我國國情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是建立端正思想政治。首先,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在教職工隊伍中樹立思想政治學習的典范。其次,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特別是掌握一定權利,道德監督制度落實難的群體,容易滋生貪污腐敗、官僚主義作風的教職工人群。再次,加強道德考核、評價機制。條條框框羅列出來,對照自己的行為舉止,有獎有罰。最后,建立求真務實、真抓實干、風清氣正的環境,剎住歪風邪氣。
六、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制定標準
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接下來就是各崗位工作考核評價體系、標準的制定。建立模范帶頭先鋒崗,樹標桿、立正氣;規范、細化、落實各崗位規章制度;設立規章制度監督部門;與單位、個人考評掛鉤。
七、加強高校管理者的知法守法意識,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遏制一切不正當行為的正確方式。選拔管理層,首要考慮思想政治是否落在工作生活中、考慮和分析事物及抵御不良作風的能力是否強。法律是衡量公民素質的基本條件,公民守法是公民應盡的職責。不管是管理者,還是員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為順應當前形勢,合乎國情,高校責無旁貸。
中國這頭“雄獅”已經覺醒,科技興國、提升大國形象,必要緊跟改革步伐,響應國家號召,高校更應走在前列,在奮起的道理上勇往直追,管理層把好方向,各部門堅守崗位,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不斷完善工作方法,不斷彌補工作中的不足,上至各管理階層,下至每個部門,每個員工,勁往一處使,才能夠穩扎穩打,平穩到達向往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劉俊棟.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江蘇某高校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10).
[2]朱喜坤.改革開放4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經驗[J].湖北社會科學,2018(12).
[3]孫麗君.高校行政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財經大學,2018(6).
[4]趙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途徑研究[J].學周刊,2018(12).
[5]張蕻.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素質芻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6(8).
[6]賈兆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維協同[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8(12).
[7]鄒影.新時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6).
[8]顧愛華.論"懶政"的內在成因及消解路徑[J].中國行政管理,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