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摘要]雙語教學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一種重要手段。本文結合學院公司理財雙語教學實踐,對課程雙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式方法等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公司理財 雙語教學 實踐與探索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高校對國際化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達成了普遍共識,而雙語課程的開設比例是評價一所高校國際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曾與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合作辦財務管理專業,合作項目的特色之一就是雙語教學,公司理財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開設為雙語教學課程已有10多年。本文結合學院的教學情況和課程的特點對課程目標定位、教材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式方法等進行了探討。
一、公司理財雙語教學的目標
雙語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在專業領域同時使用母語和非母語,能根據特定的工作環境切換使用不同語言,成為國際化的專業人才。
公司理財雙語教學的目標可分解為三個方面:首先是專業知識目標,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能較為系統地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掌握資產估值和風險計量分析,掌握投資、融資決策分析方法等專業知識和技能;其次是語言目標,通過雙語教學,使學生能用英語溝通專業問題,閱讀專業外文文獻,撰寫英文財務預算、決策分析報告;第三是文化目標,通過使用原版教材,閱讀教材案例,學生能更好地了解他國的文化。在這三方面的目標中,專業知識目標是核心,如果為了實現語言目標而降低專業知識目標就有悖雙語教學的目標了。
二、教材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安排
在教材的選擇上,一開始我們用的是羅斯的公司理財精要版,后來改為完整版。該教材內容系統全面,涵蓋了公司財務管理的幾乎所有問題,教材案例豐富,由淺入深,易于學習閱讀,并且還配套了大量練習,幾年用下來師生評價都比較好。另外教材還特別介紹了如何利用Excel處理財務問題,使學生掌握高效率處理財務問題的技能。教材雖然整體比較好,但該教材在使用中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在學習公司理財以前學生已經學過基礎會計課程,在會計中學習的報表披露項目與教材報表項目存在差異,一些項目看起來類似但實際包含的內容存在差異,比如在學習第三章財務報表分析時就需要做補充講解。
由于教材內容豐富、篇幅大,又是雙語教學,如果全篇課堂上講授,大致需要10課時/周。培養計劃經多次討論論證最終確定公司理財安排7課時/周,分2個學期上。考慮到第一學期學生剛接觸該課程有很多專業英語術語需要學習,第一學期安排4課時/周,第二學期安排3課時/周。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包括公司理財導論、會計報表和現金流、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計劃、現金流估值、債券股票估值和投資決策;第二學期安排了風險和報酬、資本結構決策、長期籌資以及營運資本管理。教材的其他內容如收購與兼并、財務困境、期權期貨等留給有興趣的學生自學。
三、雙語教學方式
雙語教學不同于專業英語教學。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重點是專業術語的表達,專業英語文章的閱讀和寫作,重點是學語言,而雙語教學課程的重點是專業知識。目前各高校對雙語課程的英語使用是有要求的,我們學院的要求是教材使用英文原版,課件、作業、試卷用英文,課堂講授分2類,A類英語50%以上,B類英語30%以上。大部分的雙語課程應該屬于B類,大部分的教師還是不能象母語一樣用英文教學,另外即便教師能用更高比例的英語教學,學生也難以適應,我們在做隨堂練習時,經常發現有學生要先將英文題目用有道詞典拍下來翻譯成中文再做,我們曾有老師對英語授課比例和期末考試成績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兩者之間是顯著負相關的。因此,我們認為根據目前的教學環境,教學資料用英文、板書用英文,考試、作業用英文,在課堂上除了對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講授用英文,其他大部分的講解還是用中文效果比較好,否則很容易變成專業英語課。
四、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公司理財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應用得以鞏固。案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分析可以運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案例可以很簡單僅涉及一個知識點,也可以是綜合性的復雜的案例。在羅斯的公司理財教材中,每一章的開始都有一個較簡單的案例,在講授知識點前先閱讀討論案例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在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實際發生的案例,有時案例雖然簡單,但因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或就在身邊發生,會讓學生意識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重要性,比如在貼現現金流估價章節的教學中可以引入校園貸、砍頭息的貸款利率計算,家庭購房購車的付款方案選擇等案例。在完成每章的學習后,可以布置一個綜合性的案例題作為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先進行獨立思考,在下一堂課由教師進行講解,如果是小班教學、課時充足還可以安排學生分組討論,上臺展示討論結果,再由教師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