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
摘要: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數量的增多,大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愈顯突出,高校學業指導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高校需要在學業指導工作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這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成立專門的學業指導工作室,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開展朋輩學業指導;開設形式多樣的學業指導課程,構建學業指導體系等途徑都是為大學生提供學業指導與服務的創新性舉措。
關鍵詞:學業指導;朋輩教育;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9-000-01
隨著近年來高校的擴招,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大學學習,高等教育從精英培養逐漸變為大眾化教育。學生數量的增多,使得大學生在各個方面呈現出多樣性:學習興趣、職業理想、學習能力的差異,導致面臨學業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多。在此背景下,高校對大學生的學業進行有效指導成為促進大學生取得學業成功的關鍵性舉措。加強學業指導是高校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高校需要在學業指導工作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業指導與服務。
一、成立專門的學業指導工作室,一對一進行輔導
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制定正確的學業發展規劃,使學生能夠更快的成長成才,各個高校都在探索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已經有部分高校成立了大學生學業指導工作室,為學生提供學業指導服務,找出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并給予有針對性的方案。例如,復旦大學于2009年成立的趙強學業促進工作室,是由復旦大學優秀輔導員代表趙強老師領銜,主要為學生提供專業化學業指導的工作室。西安交通大學也于2012年成立了大學生學業輔導中心,秉承“針對學生不同層面的學業需求,組織協調校內外各類師資力量,搭建師生溝通橋梁、構建平臺,提供優質個性化課外學業輔導”的理念,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發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越來越多的高校成立大學生學業指導工作室,為每一位在校大學生提供合適、優質的學業指導與服務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這也是“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目的是讓學業困難的學生趕上教學進度,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使每一位大學生都學有所成、健康成長。
二、開展朋輩學業指導,探索學業指導新途徑
朋輩學業指導是指年齡相當的大學生對周圍需要學業指導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學業上的指導和支持,強調分享經驗、觀念和技能,具有友誼性、親和性、便捷性和有效性的特點。朋輩學業指導是高校開展學業指導的重要形式,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指導模式。該指導模式服務于整體的學生學業指導工作,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強化朋輩交流與指導,為學業指導注入新活力,是積極探索學業指導的新途徑和有益嘗試。
(一)朋輩學業指導的特點
具有友誼性、親和性。與師長相比,朋輩之間的學業指導更具有友誼性和親和性,這是因為朋輩之間的年齡、生活環境、學習方式、情感體驗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更易于學生接受。大學生在面對學業挫折和困惑時,向知心朋友訴說是目前繼自我調節之后最常見的求助方式。在關系密切的同學之間建立起朋輩學業指導,既是一種學業上的協助,也是同學之間友誼與親和的表現。
具有便捷性、有效性。朋輩學業指導是朋輩之間基于相似的外部環境、心理發展特點、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通過有意的行為進行價值觀念、知識技能的傳遞。朋輩學業指導是大學生之間的一種互助行為,由于朋輩之間交往比較頻繁,相互之間信任度高,容易建立學業指導關系。尤其在網絡發達的當下,朋輩學業指導并不拘泥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各種社交網絡平臺即可實現,從而保證朋輩間學業指導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二)開展朋輩學業指導的原則
朋輩學業指導隊伍的綜合素質會直接影響學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實施效果。因此,對朋輩學業指導隊伍進行嚴格選拔與培訓,是實現學業指導工作目標的關鍵。
嚴格選拔與加強培訓相結合原則。選拔朋輩學業指導者,不僅要求其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能夠協調好學習和工作之間的關系,較好地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樂于助人,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在選拔過程中應該全面考察,拓寬選拔渠道。同時還要加強培訓,不斷提高朋輩學業指導者的綜合能力。堅持朋輩學業指導者選拔與培訓相結合的原則,可以不斷提高朋輩學業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學業指導與人文關懷相結合原則。在朋輩學業指導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對學業進行規劃和指導,更為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傳遞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人文訴求。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引導,可以使學生感受到關懷,并在此基礎上更為深刻地感受到價值認同,從而使朋輩學業指導者與被指導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互信,學業指導也更加具有有效性。
三、開設形式多樣的學業指導課程,構建學業指導體系
學業指導類課程主要強調訓練大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自我意識的培養、科學學習方法的養成、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探索學習與人生關系之類的主題上。高校應大力推廣和開設學業指導類課程,吸收具有學業指導專業知識的教師加入到大學生學業指導課程的工作體系中來。將形式多樣的學業指導納入到教育教學課程當中,通過專業的教育與指導可以使大學生的學業目標更加明確,并把學業目標細化、具體化。開設學業指導課程,構建學業指導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其實質是在學業方面為學生提供優質指導和服務的一種形式,旨在幫助大學生獲得有價值的高等教育經歷。
參考文獻:
[1]王萬成,樓仁功,沈燎.大類培養模式下大學生學業指導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9):6-6.
[2]賈海燕,齊勇,黃琇,等.開展朋輩職規體驗活動,探索大學生學業指導新途徑[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2(5):41-42.
[3]周敬慧.高校大學生學業指導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4.
作者簡介:劉 悅(1987—),女,陜西延安人,西安科技大學,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