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摘 要】 高三化學復習中,元素化合物知識點是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屬于學會生必須掌握的基礎內容,更是學生學習其他知識點的重要載體。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點既多又相對繁瑣,同時也較為零散,在復習階段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就是筆者根據自身經驗,對高三元素化合物的復習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對之后的高三備考復習有指導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 高三化學 元素化合物 復習方法
作為高中化學的主干知識,元素化合物知識具有重要地位。它不僅與基本理論、實驗、計算等知識有密切聯系,也可以作為思維的載體。在復習中將零碎的知識點構建成邏輯清晰的知識網,在學生的自主構建中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化學觀念的形成和化學素質的提高。
一、把握復習方向
1. 研究《考試說明》,把握復習內容和深廣度
《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根本依據和指揮棒,在一輪復習時教師要認真研究,對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效率十分關鍵。明確高考考哪些內容,不考哪些內容,都是怎么考的,考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數。如要認真研讀《考試說明》及題型示例,這里的題型示例可能代表高考的命題方向。對不同知識點,要了解“考綱”是如何要求的,對了解、理解、綜合應用各種層次要求做到清楚、明白。尤其是元素化合物涉及的內容較多,教材中涉及的均為主干知識,往往散落在教材各處,有些叫不準或不確定的知識,都要仔細翻書查找;一輪復習資料中有些內容也要根據最新的《考試說明》,學會取舍,把握好復習內容的深廣度。
2. 研究高考信息,增強復習的目的性和指導性
教師除了研究《考試說明》和高考真題外,還要多收集、閱讀有關新高考備考的一些文件和資料,并同時留意有關報刊雜志上發表的一些有關高考的文章。每年全國各省市都組織高考信息會,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去學習,往往都是命題專家或考試院等組織的權威專家的講座,對備考復習具有很好的意見或建議,還能獲取很多高考信息,增強高考化學復習的目的性和指導性。還可以適當開展校際同行間的交流和探討,這對進一步把握復習的內容、重點和方向、增強復習的目的性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構建知識網絡
在元素化合物知識點的復習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元素化合物的整體性,主要將其分為兩方面:①選擇傳統的知識構建方法,幫助學生完成某種單一元素的知識構建,像是采用概念圖或是反映圖;②建立化學性質相似元素間的相互聯系;③則是整體建立元素間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一起,能夠從一個更高的全新角度對元素化合物進行整合,或是將元素周期表形成一個初步相關聯的框架,從而更好地把握整體的作用。
元素,構成物質。對于一種元素的學習,從物質間的轉換看,以單質——氧化物——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或堿)——鹽為一條主線;從氧化還原方面考查來看,便可以化合價之間的變化進行網絡構建。這樣,便把有著同種元素的一個個物質之間建立起了聯系,這樣就把一個個小點連成了線。而元素周期表有一百多種元素,若是按每種去學習它們每個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過程太過費時,也過于枯燥,同時不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但是借助元素周期表發現,同族的元素之間,或周期相鄰元素之間,或者有些對角線上元素之間,性質上會有很多相似性和遞變性。比如F, Cl, Br之間,Na, Mg, Al之間,Al與B之間。對此,學生就可采用這種類比的方法,以便于對同類元素或相似元素性質進行學習、理解與記憶。
在高考化學試題中,不僅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學生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更多的是將多種元素結合在一起進行考查。這種情況,學生在復習中,就需要將一部分重點放在元素間的關系,與它們所形成的物質之間的對比,或者是之間的反應,像是單質之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等。
三、知識點相融合
在高三復習中,經常會遇到學生只是單純學會了某一知識點,再換一種考查方式或是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學生就出現無從下手的情況。尤其是在實際練習中,學生在遇到將知識點運用到實際情況中的試題時,雖然知識點都沒有超出教材內容,但由于一種陌生的題型,使得學生多是摸不著頭腦。對此,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善于聯想、總結、思考,能夠將不同的知識串聯在一起,使其融會貫通。例如,關于硅酸膠體制備的實驗。對于這個實驗,除了實驗本身的操作內容,我們還可擴展出:膠體的性質,硅酸鹽水溶液酸堿性的判斷;硅酸根水解方程式;各種酸的酸性強弱比較的實驗設計;裝置氣密性檢查等。因此,在非金屬元素硅的復習中,若能夠很好地利用好這個實驗,便可在教學實驗中讓學生能夠將元素化合物知識與其他知識進行緊密地聯系,培養學生思維的活躍性,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的魅力與樂趣。
高三學生在復習中要注意將不同知識點進行融合,并能夠做到融會貫通,全面掌握教材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和創新點,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到整體上掌握化學知識體系。例如,學生在寫FeO、Fe2O3分別與稀HN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判斷產物溶液的酸堿性;Fe、Al在H2SO4或NaOH溶液中形成原電池時正負極的判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澤生.高三化學元素化合物有效復習策略的探究[J].高考,2017(12):166.
[2] 王恭偉.高三化學元素化合物的復習策略[J].考試周刊,2015(6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