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吉菊
【摘 要】 英語寫作書面表達能力的提升是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過程,在核心素養培養的條件及背景環境下,如何結合核心素養的知識理念,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英語寫作能力,進而加強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成為當前初中英語教師,尤其是初中九年級教師關注的話題之一。由于初中九年級學生處于中考的關鍵備考期,且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核心素養理論的指導,同時也需要借助相應的英語書面表達的基礎知識和內容,構建合理有效的英語教學資源,并在理解和掌握相應的英語書面表達基本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深入分析核心素養培養在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提升過程中起到的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 初中 英語 書面表達 核心素養
初中九年級正處于中考備戰的關鍵年級段,又因為英語考試成績在整個中考成績中占據較大的分值,因此在相應的英語教學中,應合理地利用好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理念,從基礎教學環節出發,將核心素養培養放在首位,并應用有效的英語教學知識體系,構建合理化的初中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提升策略。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來說,其是結合現有的基礎知識,從寫作技巧的方面,以實際的教學內容為基礎,構建有效的寫作技巧。將英語所表達的個人情感、意識和思想感情進行有效傳遞,從而促進英語書面表達的準確性、完整性與有效性。本文通過對初中英語書面表達教學的方法的研究思考,嘗試多種方法教學,提出多條學習建議,希望對提高初中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有所幫助。
一、初中英語書面表達教學現狀分析
由于教學的傳統化及相應的教學理念的變化,使得更多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的教學方法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導致教學信息化受到一定限制。鑒于此,對現階段初中英語書面表達的相關教學理念進行分析:
1. 詞匯使用錯誤較多
英語學習的關鍵,也是第一步就是要多進行詞匯的識記,這樣不僅可以保持相應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的應用,也可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書面表達的應用進行相應分析,以實現整體詞匯教學的有效分析,進而提升書面表達過程中的相關詞匯量,解決單詞識記不牢固、文章用詞錯誤百出的現象發生。
2. 漢語式表達常見
由于受到語言環境的影響,在進行相應的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學生忽視了中外語言文化的差異,使得整個的語言學習的相關思路受到了語言環境的影響,表現出來的是用漢語表達方式來解釋英語內容,這樣容易造成整個語言翻譯的不準確,進而使得英譯漢或者漢譯英的過程中,英語漢式化。所以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應遵循英語學習的相關理念,對語言表達方法及相應的教學思路進行分析,進而促進整個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有效提升。
3. 語法錯誤頻出
語法就是一個英語句子的框架,如果框架結構發生問題,那么整個的語言環境及相應的交流就會出現問題,因此在現有的英語學習的語法框架下,對于整個的語言環境及相應的學習思路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分析,充分理解語法的含義,以減少相應的語法錯誤。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環境下的初中生英語書面表達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養是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為背景,為有效的適應本體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等素質的提升,按照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將學生的學習理念進行合理化創新應用,并針對性提出提高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措施。
1. 加大詞匯的積累,打牢基礎
英語學習中,詞匯是基礎,因此應結合現有的知識體系及習慣,從基礎內容分析,不管是整個英語句子還是質量,都應以實際的教學內容為基礎,將英語詞匯進行分析,加大對詞匯的識記,從而實現整個語言環境的有效實施,保證整體語言環境的有效性。作為教師應加大對于詞匯的教學力度,時刻提醒學生要積極投入到詞匯的學習中,增加詞匯的積累。
2. 多閱讀、養成良好的句式表達習慣
提高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只有詞匯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好的句式,好的表達方式為基底,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多拓展課外閱讀,擴大知識面。教師也可以在班上開展好詞好句交流、評比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累的積極性,更有利于完成英語書面表達的教學任務。
3. 利用優秀的英語范例,提升英語書面表達能力
對于英語學習而言,范例是實現整個英語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也是實現整個語言表達方式相關性的關鍵內容,因此在相應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應以實踐教學為主要內容,從而促進整個語言活動及內容的有效性的實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促進整個英語語言教學的有效性為核心,加大對于整個英語書面表達相關教學方法的探析。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語言環境與相應的表達能力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英語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應以實際的語言內容為基礎,構建有效的語言表達知識體系,進而促進學生英語成績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趙穎.初中英語書面表達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 教育導刊(上半月),2011(12).
[2] 李玉嬌.初中英語書面表達的輔導策略. 考試周刊,2012(36 ).
[3] 羅梁慧.初中英語書面表達教學問題與自主合作策略.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