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光遠
【摘 要】 “問題引領式”教學模式,就是用“問題”去承載教學任務、目標和學習過程,圍繞問題的產生和解決展開教學,以導學案為導學材料,以小組合作學習為組織策略,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利用自主學習、問題質疑、反饋展示、協作探究、小組捆綁評價、鞏固提高等要素調動學生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感悟、建構,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問題引領式”教學模式 課改教學模式 高中數學 函數 應用
“問題引領式”教學,就是用“問題”去承載教學任務、目標和學習過程,圍繞問題的產生和解決展開教學,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調動學生思維,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感悟、建構,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科、課型特點注重問題的提出、設計及其生成,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發展。這種模式的實施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引領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參與”和教師的“主導性引領”,使師生在課堂上形成一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
下面舉例說明問題引領式教學模式在函數教學中的應用。
案例1:高中數學《函數單調性》教學案例
教師為了調動起學生學習本節課的興趣,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由原定的7月25號推遲到8月8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怎樣用數學語言刻畫“隨著時間的增大氣溫逐漸升高”這一特征?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帶著這份好奇心開始本節課的學習,教師開始提問:
問題1:分別作出函數y=x+1, y=-x+1, y=x2以及y=■的圖象,并觀察自變量變化時函數值有什么變化規律?學生開始認真作圖,并觀察圖象后得出信息:第一個圖象從左到右上升,隨的增大而增大,第二個圖象從左到右下降,隨的增大而減小,對第三第四個圖象進行討論,讓學生知道函數的這個性質是對定義域的某個區間而言的,是函數的局部性質。
問題2:能否用自己的語言來說明圖象呈上升趨勢與圖象呈下降趨勢的意思,學生經過探究討論得到:在相應的區間上較大自變量對應較大的函數值——圖象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在相應的區間上較大自變量對應較小的函數值——圖象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問題3:如何用數學語言準確地表述函數的單調性呢?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開始探究。
案例2:高中數學《指數函數》教學案例
【新課引入】(動畫演示)
情景1:某種細胞分裂時,由1個分裂成2個,2個分裂成4個,……,一個這樣的細胞分裂x次以后,得到的細胞個數y與x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式?
情景2:有一根1米長的繩子,第一次剪去繩長的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繩子的一半,……,剪去x次后繩子剩余的長度為y米,那么y與x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式?
【學生活動】
學生思考活動:問題1,2中y與x的函數關系式分別為
y=2x和y=■■
【探討研究】(用PPT將兩個例子展示到黑板上)教師開始提問:
問題1:這兩個關系式是否構成函數?為什么?
學生探究后回答:每一個x都有唯一y的與之對應,因此這兩個關系都可以構成函數。
問題2:(PPT展示函數)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得到的這兩個函數y=2x和y=■■,在形式上與函數y=x2有什么區別?
學生探究后回答:前兩個函數的自變量都在指數的位置上,而y=x2的自變量在底上。
問題3:你能給出形如y=2x和y=■■這類函數的一般形式嗎?你能根據模型特征為它命名嗎?
學生探究后回答:(學生通過思考、小組活動)y=ax。
教師表揚:非常好,由此我們可以抽象出一個數學模型y=ax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指數函數。(教師板書課題,并在黑板上給出定義)
定義:一般地,函數y=ax(a>0且a≠1)叫做指數函數,它的定義域是R。
問題4: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y=ax中規定a>0且a≠1?(引導學生從定義域為R的角度考慮)。
學生探究后回答:
(1)當a=0時,則x=0時,沒有意義。
(2)當a<0時,則x取分母為偶數的分數時,沒有意義。
(3)當a=1時,則ax=1,此時該函數為常數即y=1沒有研究的價值。所以,我們規定指數函數的底數a要滿足a>0且a≠1。
教師表揚:非常好!我們既然知道了底的取值范圍,那么看這樣兩個問題:
問題5:已知函數y=(2a-1)x為指數函數,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問題6:下列函數中哪些是指數函數?
(1) y=x (2) y=2·3x (3) y=3x-1 (4) y=x3
(5) y=(a-1)x (a>1, a≠2) (6) y=2-x
學生很輕松地完成了這些練習又很容易地完成了例題,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掌握地非常好。
“問題引領”是進行相關問題的關聯,促進學生認識知識之間的關聯,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由于函數內容的特點,比較復雜,學生學習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通過歸納和整理,將高中函數教材內容中的重點知識整合起來,實現了高中函數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的問題只是一個框架,起引導思路的作用,數學中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主,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在師生討論的過程中逐步深入思考。在不斷生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師生都有所收獲。學生的收獲不僅是解決了一個個問題,更在于運用知識的策略、思考問題的方法以及成功的體驗、學習的信心。“問題引領”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通過創設和諧和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圍繞問題而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并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是將教師課前已經設計好的學案作為基礎,通過提出問題與自主探究等環節的交流、討論、分享等教學手段所構成的。“問題引領”教學模式的施行充分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要以教學的重點內容以及學習的引導方式為核心,通過所設計的問題鏈接體現知識發展的脈絡,并盡可能符合學生思維的脈絡。同時要注意問題的開放性,以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問題不可太開放,也不能讓思維太僵化。
總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需要教師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合理地應用“問題引領”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符合新課改要求的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方式,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錢旭升.我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3(8).
[2] 蔣擁軍.“先學后導,問題引領”教學模式的初步嘗試[J].學校管理,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