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月 江珊珊
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數學教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但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學困生,此類學生由于自身的學習障礙,表現出學習能力弱、缺乏探究能力以及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提升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是所有一線教育工作者們的首要任務。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并總結了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礎上闡述學困生轉化的有效策略,以期對教育工作者們有所啟迪。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引言
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每位學生都要得到發展,因此學困生的轉化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教育的效果有著直接性的影響。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重點工作。數學是小學階段重點學科,數學本身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學習具有阻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任重而道遠。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了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據原因提出了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策略,希望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提供參考。
一、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小學階段數學學科的學困生產生的原因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困生實際情況,運用正確的策略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指導,從而確保學困生對數學感興趣,重新樹立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筆者將運用觀察法、訪談法等方法來了解小學數學學困生,進而得出了以下原因。
1. 學校原因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教學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更重要的是將內容融于實際,與生活相銜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但是,就筆者觀察發現,很多教師并沒有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去實踐,仍然以主觀灌輸知識為主要手段來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顯然這違背了新課改的要求,沒有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反而更加彰顯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絕對的領導權。學生由于主體地位得不到實現,長期在教師的領導下被動地接收知識,自我表現能力受限,加上小學生自身的意志力薄弱,長此以往對數學的學科熱情逐漸消失殆盡,從而滋生厭倦心理,最終成為教師口中的“學困生”。
2. 家庭原因分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與父母行為習慣息息相關。由于父母生長環境、經歷等不同在不同程度上都會潛移默化式地對學生產生相應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對學生性格的形成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近些年來,由于當地工資水平無法滿足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很多父母被迫選擇背井離鄉,很多學生被迫成為留守兒童,父母缺乏對學生數學成績的輔導,也缺乏對學生的管教也會引起其性格的扭曲,最終淪為數學學困生。
3. 學生自身原因分析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要求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學生又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教師要因材施教。但是學生的發展也受其自身的主觀因素限制,尤其是數學科目,對小學生而言是具有挑戰性的,教師在教學中如若缺乏相應的引導,使學生產生消極被動地學習心理,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處于主觀排斥狀態,知識建構越發薄弱,成績日益下降,漸漸散失對數學的熱情和信心,最后淪為所謂的數學學困生。
二、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 發現特長,尊重激勵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老師應當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對待學生不能以偏概全,需要教師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斷鼓勵、表揚他們,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信。
例如,A同學是一名數學學困生,數學成績不好加上有點自卑,數學課上不積極與老師互動,課下也不與同學交流。一次課間我到班上找同學,看到她在收同學們的英語作業本,臉上充滿著自信,我詢問其他同學得知她是個英語學霸,但不愛說話。于是,我找了個合適的時間與她溝通了一下,一開始她不愿意說話,當我談到她喜歡的英語,她才慢慢敞開心扉,說她對英語比較感興趣,因為數學題每次都做錯,漸漸就不喜歡數學了。我告訴她英語能學好數學也可以學好,給她樹立信心。當她取得進步時,我讓她擔任數學小組長,漸漸地對數學學習也有了自信。她的基礎并不差,只是在學習數學時沒有成就感從而失去了興趣。后來,她每次數學測驗成績都在八十分以上,也越來越喜歡數學了。
2. 走進心靈,關愛感化
夸美紐斯曾經說過 “教師良好的品格是一顆種子,他一旦撒在學生心里,就會綻放燦爛的花朵”。學生們都喜歡有愛心、耐心的“暖師”,學困生更需要陽光,由于他們長期備受冷落,使得他們最終將自己封閉起來。因此教師需要走進他們的心里,要使他們重新接納,就必須付出更多的愛,在生活上和學習上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
例如,B學生平時沉默寡言,在班上沒有朋友,對數學也不感興趣。而且他還主動疏遠老師,每次遇到我都會低頭逃避。于是,我先從他的家庭入手,據他媽媽說,他不會主動與父母溝通,內心很自卑。于是我主動幫助他學習,經常找他談心,也跟家長經常聯系,漸漸地他愿意主動與我溝通。我也鼓勵其他學生帶動他,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開朗了許多,各方面都取得了進步。
3. 全面了解,因材施教
學困生的背后往往是諸多原因造成的,如果教師因為學生的某一點就去喜歡或者討厭他們,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教師應當要有耐心,去了解學困生背后的成因,對癥下藥,針對他們的情況,因材施教。
C同學課上不聽課,課下也不做作業,是讓所有老師都頭痛的學困生。課間總喜歡招惹同學,經常打架斗毆,我從班主任那了解到,他爸爸不在家,媽媽每天工作很晚才回家,沒人管他,學習上得不到認可,就想通過其他方式引人注意。了解他情況之后,我經常給他表現的機會,比如:口算練習時我會讓他報題給同學們回答。他很享受被重視的感覺,數學課上積極性也高了,課后作業也會主動去完成了。之前經常考三四十分,這次期末測試考及格了。所以,轉化學困生一定要根據他的情況對癥下藥,期待他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4. 多方合作,共同感召
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需要長期堅持才能成功的,而且這也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僅憑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合作來轉化學困生。
例如,D同學是留守兒童,父母離異。這孩子報復心特強,不能受一點委屈,只要說他一點不好,就仇視別人。成為學困生不是因為他不聰明,而是他有時候故意跟老師對著干。再加上家庭條件不好,對人對事都很敏感,同學們都不愿意接觸他。他的轉化需要各方的努力,消除他的心理障礙,讓他感受到大家的關愛。由于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特別需要被愛,大家多多關心他。社會、學校、老師、同學等一起幫助他,他漸漸陽光了許多。
三、 結語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他們像是是生病的花朵,作為教師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枯萎,應當要更加呵護他們,找到病因,對癥下藥。用愛心澆灌,讓百花園里每一朵花兒都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王立英.關于后進生轉化教育的思考及對策[J].教育研究,2013,(02):9-10.
[2]沈璐.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現狀與轉化策略研究:以揚州市某小學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