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載體,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進行培養,結合筆者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對具體的教學進行簡單闡述,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閱讀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閱讀;培養研究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和理解為轉移,教師更無法替代學生進行閱讀實踐。真正高效的閱讀應該建立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之上,這種自愿心理會催生出無限的主動意識和內在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初,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采取多樣化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除了興趣引導,教師還應當適當地放手,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小組的合作,培養其自主實踐的能力;除此之外,還需要一定量的拓展訓練,加強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 引導激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內在主動意識的動力源泉,有了興趣的支撐,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將會被無限地激發,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找春天》一課時,教師先在多媒體中為學生展示一些美麗的圖片,圖片中有美麗的花朵和青青的草地,天空中有幾只小燕子快樂地嬉戲,河里的小魚和湖面上的蝴蝶也在愉快地玩耍……教師問:“同學們看到這幅圖想到了什么?”學生:“春天!”教師:“那么,在大家的心目中,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們各抒己見,學生1:“春天是鳥語花香、萬物復蘇的季節!”學生2:“春天小鳥們都從南方回來了,湖面結的冰也化了,不用再穿厚厚的棉襖了!”學生3:“春天是農民伯伯們播種麥田的時候。”……教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看來大家平時觀察生活的能力很強,那么接下來我們翻開書本,看一看書本中是如何描述春天的?”教師讓學生們大聲念出課文題目,于是繼續問:“為什么題目是找春天呢?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朗讀文章,幫助作者一起找春天好嗎?找的多的會有獎勵哦!”學生們聽后興奮異常,閱讀興趣被瞬間激發。又如學習《四個太陽》時,教師問:“如果你有四個太陽,你會怎么使用它們呢?”學生1:“我會把那三個太陽集中在一個容器中,再通過太陽能直接給地球上的人們供電供水。”學生2:“我覺得四個太陽太熱了!這個想法一點都不切實際。”……課堂沉浸在一片熱鬧的討論聲中,學生學習的熱情異常高漲。
二、 鼓勵自讀,加強學生自主實踐能力
在興趣的支撐下,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但只憑借興趣的支撐無法真正實現自主閱讀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鼓勵學生自讀的同時,傳授閱讀技巧,使學生真正會閱讀。
例如,教師讓學生自讀《蜘蛛開店》一課時,在此之前先要明白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點、難點內容,本文要求學生學會認識“店”“蹲”“決”等生字,并且要求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且能夠口頭講述出來,要求學生理解本文所要表達的意思。根據這些提示,教師在學生自讀前先為學生構建“閱讀框架”,首先是目標:1. 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標注出來;2. 再次閱讀課文,要求流利、有感情地大聲朗讀,并且將每段段意標注在課本中;3. 試著跟同桌簡單地復述故事;其次是構建問題框架:1. 蜘蛛為什么開店?2. 蜘蛛開了哪幾種店?又碰到了哪些顧客?發生了什么?……最后是拓展階段,要求學生運用想象力,編后續故事,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再比如閱讀《吃水不忘挖井人》時,教師讓學生們閱讀過后,試著自己提出一些問題,學生1:“吃水不忘挖井人更深層的涵義是什么?”,學生2:“我們作為吃水人,更應該感謝誰(挖井人)?”,學生3:“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 拓展訓練,加強學生自主思考意識
傳授閱讀的技巧后,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進行鞏固,此時教師可以適當地拓展學生的閱讀量,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為學生推薦最適合的閱讀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加強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例如,教師為學生推薦一本課外讀物《誰偷了我的奶酪》,這是一本長篇小說,故事內容生動又充滿童趣,很符合小學生的口味,同時小說中還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師布下任務,讓學生用一個月的時間看完這本書,在拿到書時,先看書的題目,將自己的理解寫在作業本中,比如“我覺得這本書是關于老鼠和奶酪之間的事情……”,接下來要求學生將書本中的生字生詞全部用鉛筆標注在字上,用紅色的鉛筆將喜歡的句子畫出,然后寫在“摘抄”本中,將不明白的句子用藍色鉛筆畫出,可以問家長也可以問教師,閱讀結束后,將自己的讀后感寫在作業本中,包括自己初次拿到書時的感想以及閱讀結束后的感想,說一說通過這個故事自己領悟到什么道理等,最后將“摘抄本”以及作業本上交教師,讓教師進行批改。再比如,教師推薦學生閱讀《紅樓夢》,這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故事內容緊湊,人物性格鮮明,又頗具時代意義,包含著極大的人文價值。因為學生在平日中多多少少看過這部電視劇,或者聽長輩們只言片語的談論,對于這本名著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加上課本中有過節選片段,因此對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賈母以及劉姥姥有了些許的了解,于是教師另選一個片段,讓學生們閱讀之后,談一談自己的觀點,是否對這些人物有了新的看法,并引導學生在課后閱讀過程中,都要將自己的感想寫出來,并且養成做筆記、查字典、問問題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建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并傳授正確的閱讀技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只有讓學生充分地閱讀,用心地感受,反復地揣摩以及不斷地積累和運用,才能真正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于美華.淺析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64.
[2]趙雙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5(26).
作者簡介:
陳秀珠,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平海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