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時候,為了提升教學的效率,教師就可以實行因材施教教學模式。隱性分層教學是遵循因材施教教學原則的重要體現。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就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具體特點出發,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通常情況下,教師應該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教師的教學目標和過程等方面都可以進行隱性分層教學。所以,本文著重分析了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隱性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育教學;隱性分層;策略
一、 前言
分層教學則是一種十分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這對于學生良性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重要支撐。隱性分層教學,對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引領價值。在隱性分層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提升學習效果,與教師共同進步。因此,下文從隱性分層教學出發,創建了優質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
二、 隱性分層教學的內涵及作用
從本質上來說,隱性分層教學,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關注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需要,教師在對學生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之后,能夠采取針對性教學模式,最終優化學生的發展和進步。
隱性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產生了巨大的意義和價值。第一,教師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時候,會運用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多個層面出發。比如,會關注學生學習的具體狀況、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等。在結合學生多個層面的情況下,對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了解,教師的教學則會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第二,在運用隱性分層教學的模式下,學生的多項思維能力會得到提升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從具體的學習內容出發,跟從教師的講課步伐,教師明確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就會采取針對性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行重點提升。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第三,在隱性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會變得越來越融洽。教師會關注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我,這就是構建高效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重要抓手。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實行隱性分層教學模式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三、 初中數學教學中實行隱性分層教學的具體策略
在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教師在眾多教學模式下,應該創建完善的教學策略,為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具有重要價值。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實行模式,具體如下:
(一) 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對教學目標分層
教師在實際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時候,就應該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地劃分,制定出階段性教學目標。教師應該保障目標由簡到難,學生會接觸到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不同的任務,也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積極性和欲望。在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比如,教師針對A層次的學生,制定出發展綜合能力的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書本中的基礎知識,還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升級,讓學生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對學生提供鼓勵,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教師針對B層次的學生,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的過程中,就可以把數學教學大綱作為基礎和前提,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學習方法,并擁有一個清晰的學習思路。針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就應該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在創建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擁有十分充足的信心,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都制定出完善的學習目標,最終保證初中數學的教學順利進行和發展。
(二) 從學生學習特點出發,對教學過程進行分層
教師在實行隱性分層教學的時候,就應該對教學過程進行重點分層,在此就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整合教學策略的情況下,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隱性分層教學的魅力和價值。
在問題設計上進行分層。教師在進行初中課程準備的時候,就要關注學生的實際特點,為學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三套教學方案。教師制定出的教學問題應該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其進行針對性分析和研究。在開展針對性教學的模式下,讓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得到提升。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角的平分線的性質》教學的時候。在問題設置上,針對C層次的學生,就可以要求其掌握基礎理論性的內容,適當地增加問題難度,讓學生進行討論。針對B層次的學生,就可以立足教材本身,要求學生扎實地掌握教材中的內容,并有一個適當的學習升華。學生之間可以討論問題,和教師溝通,引發更多關于該知識的思考。針對A層次的學生,教師就應該制定出促使其綜合素質提升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從具體的數學內容和問題出發,活躍思維,自主解決問題。
(三) 從學生作業水平層面進行分層
教師在實行隱性分層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的作業層面著手。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進行針對性作業布置。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不僅要為A層次和B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少量的基礎習題,還應該制定出相應的擴展題,這樣才會提升這兩個層次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針對C層次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把關注點放在基礎題上。學生只有把基礎知識進行透徹分析,才會為自身提升學習成績提供保障。同時,教師還應該制定出趣味性的題目,降低習題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較強的自信心,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 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在實際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時候,就要實行隱性分層教學模式。教師要關注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為學生制定出完善的教學策略。同時,教師在問題設計上和作業布置上都應該開展分層模式,讓學生擁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通過隱性分層教學模式的構建,讓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學習產生清晰的認知,讓學生獲得優異的成績。總之,讓隱性分層教學法真正地帶動學生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楓.高中數學探究教學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2]李茂堯.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探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1.
[3]牛宏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J].考試:(教研版),20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