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成為當前人們學習、工作、生活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也成為當前人們所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對于承擔為社會各行業輸送專業人才教育責任的中職學校來講,講好計算機基礎課程,培訓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能力也成為一項教學重點。但是在當前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師授課形式單一、教學質量欠佳的問題,本文提出可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利用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并對如何具體利用情境教學法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基礎;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
計算機是中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必備能力,但是出于中職學生計算機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的特點,中職計算機教學質量并不樂觀,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比較低,如何提高中職學生計算機學習興趣,優化計算機教學質量成為中職計算機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情境教學法的利用可以有效改善這一教學現狀,通過為學生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加認真主動的參與到計算機基礎學習之中。
一、 情境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創設帶有一定形象、情感的情境,豐富學生的態度體驗,以此幫助學生更深入更真切學習領悟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課堂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法從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年齡特點出發,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中職學生年齡小,文化知識基礎薄弱,自主學習意愿也比較淡薄,在以往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教師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教學方式也比較傳統,多以PPT講解為主,對學生的技能型培訓的重視也要遠超過對學生計算機應用思維與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在課上學生容易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主操作練習不積極,把計算機課當成電腦游戲課的問題,再加上一些計算機理論比較復雜抽象,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因而學習質量并不理想。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教師可以將學生要學的知識與生動有趣的情境相融,增強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體驗,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且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所借助的多媒體、實物等教輔工具,也會因其新穎生動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到計算機學習中來,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 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運用
(一) 創設實物演示情境
中職學生年紀小,學習與理解能力也是比較薄弱的,對于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比較理論性的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學習興趣也不夠強烈,學生常常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掌握,降低了教學質量與效率。為此教師可以多為學生創設實物演示情境,一邊讓學生觀察實物,一邊為學生做知識的講解,二者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直觀的理解所學內容。比如我們在學習“硬件組成”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打開一個計算機的機箱,讓學生對教材中涉及的內存條、顯卡、網卡、電源、風扇、CPU、主板等一一和實物對應起來,讓學生了解各個硬件的外形、位置,并為學生演示各部件的安裝方法,說明各部件的功能以及使用注意事項等等,這樣的教學方式肯定要比生硬的為學生介紹硬件組成要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印象,更深入的了解計算機機箱中各部件及其組成原理,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 創設問題情境
中職學生的好奇心是很強的,對于他們感興趣、不了解的問題,學生總是會表現出強烈的探究欲望,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究欲望就變成了探究動力,推動學生更為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因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要有精心的安排,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過簡單,學生一看就知便沒有了探究的價值,同時設計的問題也不能太過困難,超出了中職學生的認知能力也就失去了探究的意義,問題創設既要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也要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可多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素材,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建立生活與教學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到最終解決問題。比如我們在學習“word圖文混排”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某廣告公司的宣傳彩頁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宣傳彩頁,思考分析排版效果,并開始嘗試尋求排版手段,這一過程就是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再通過專業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學生會遇到許多具體的問題,教師需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細化問題、逐一解決問題,在這樣循環的學習過程中最終達到自己的目標。再比如我們在學習“EXCEL中的函數與公式”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某公司年終耗材結算的視頻短片,讓學生通過觀看觀察找出其中的問題并最終嘗試做出一個完善的耗材結算清單。多媒體的應用本身就可以憑借其聲畫一體的優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問題情境的創設還可以讓學生提前接觸工作實際場景,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為之后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三) 創設小組合作情境
小組合作教學是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而廣泛應用于各階段教育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意在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其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在傳統教學課題上,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強調知識的灌輸與技能的反復練習,學生處在被動的接受學習的狀態,在強制、壓抑、枯燥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不僅體會不到計算機學習的樂趣,反而會因沉重的學習壓力而產生出厭學情緒,而小組合作教學的應用,學生有了更多的發言權,不再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學習,學習主體性被顯現出來,再加上教師為其精心設計的小組合作學習情境,學生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與教材有更深入的對話,在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增強學生的課程參與度,讓課題教學氣氛變得活躍起來。比如我們在學習“EXCEL表格”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創設小組合作學習情境,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給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合作任務,比如統計本班級月考、模擬考的成績,并計算出每個學生每個科目成績的總分的平均分。或者設計一個集團公司年報匯審的情境,讓學生模擬集團各分公司的財務組對員工的工資發放情況進行統計匯總,等等。之后教師可以開始計時和統計,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最先完成任務,并且準確度最高,通過這種方式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操作中鍛煉自身的函數統計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品質。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對如何更好地分組有自己的想法與安排,以往教師會采取讓學生自愿結組或者按照座位就近結組的方式進行結組,但是為了有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最好結合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學習理解能力、合作能力等實際情況,根據優勢互補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小組成員之間可以更好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四) 創設活動情境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需要積極豐富教學形式,打破老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教學模式,可以讓課堂教學與演講、討論、辯論賽等相結合,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比如在進行網絡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針對“網絡化的利與弊”展開辯論,讓學生自愿分為“網絡化利”和“網絡化弊”兩個陣營,針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論,最后由各方代表進行己方觀點的總結。在學生收集資料、陳述觀點、總結觀點的過程中,學生會豐富加深自己對計算機網絡的了解,在正反方的信息共享中,學生也會發現更多的新的問題,并使其不斷通過看書、查資料以及與老師的探討,從而加強對知識的正確認識。
三、 結語
總之,計算機能力是中職學生需具備的基本能力,計算機基礎教學也是中職教育中的重要學科,針對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教師可積極從情境教學法中汲取教學經驗,通過問題情境、合作探究情境、實物演示情境、活動情境等各種教學情境的創設,拉近學生與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枯燥的乏味的知識在更加直觀的、生動的情境中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從而優化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聰聰.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新課導入中的踐行[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8).
[2]毛欣欣.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職業,2018(31).
[3]胡光宇.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亞太教育,2016(27).
[4]陳亞峰.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2).
[5]李曉哲.情境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絲路(下旬),2016(12).
作者簡介:
史耀南,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泉中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