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曉立 趙彥娜
【摘要】所謂的思維導圖是一種呈現放射狀的、具有輻射性的思維表達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思維導圖也是一種十分有用的圖形技術。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如今的思維導圖與從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進步與創新。思維導圖是目前模仿人的思考方式以及大腦運作模式的科學技術,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醫學職業英語教學中,有助于學生厘清思路,鞏固記憶,匯總總結,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本文首先闡述思維導圖的內涵,然后分析思維導圖的用途,最后探討思維導圖在醫學職業英語——口腔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 醫學職業英語? 應用策略
【課題】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高職英語教學向職業英語的轉化研究》(項目編號:201803040175)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091-02
一、思維導圖的內涵
早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的著名教育學家東尼·博贊首次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概念,東尼·博贊先生受到達·芬奇的影響,依據大腦神經細胞的存儲方式和大腦的記憶模式,研制和開發出了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人的左右腦被充分的激發,左右腦都具有了更強的創造性,更強的分工協作能力。思維導圖的放射狀思維架構是與人的左腦和右腦信息存儲方式十分吻合的,從目前的思維工具的發展現狀來看,思維導圖是最科學的思維工具和技術,在模擬人的大腦思考方式以及大腦的學習模式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二、思維導圖在口腔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思維導圖加強對單詞的記憶
口腔醫學專業英語課文的口腔頜面部發育章節,涉及的專業術語包括鼻凹(nasal pit)、鼻板(nasal placode)、鼻腭管(naso?鄄palatal canal)、鼻鰭(nasal fin)、側腭突(lateral palatal process)、腭突(palatine shelf)、第一鰓弓軟骨(Meckels cartilage)、額鼻突 (frontonasal process)、腭裂( cleft palate)、分叉舌(bifid tongue)、也稱舌裂(cleft tongue,split tongue)、頜裂(cleft jaw)、繼發腭(secondary palate)、頰咽膜(orapharyngeal membrane)等等。在記憶單詞過程中,由于詞匯量龐大,很多學生會出現提筆艱難、腦中空白的現象,寫的東西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在于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差、邏輯思維不清晰,為了更好的記憶單詞,就需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口腔頜面部發育為中心,利用思維導圖的樹枝狀,把這些專業術語表示出來,對于學生更好地記憶這些單詞以及了解口腔額面部發育的各個結構,都發揮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以“口腔頜面部發育”為中心,用樹枝狀的分支把單詞表示出來,用不同的色彩進行標記,有利于更好的記憶。
(二)利用思維導圖強化閱讀訓練
在口腔醫學專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重點。教師要提前收集與專業相關的背景知識,介紹相關的片段故事,口頭描述一些相關情節,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再用提問的方式,引出本節課的話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完成全文的閱讀,一方面檢驗學生對單詞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檢測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師可以先帶著學生粗讀一遍全文,從整體上掌握文章的脈絡,明確閱讀方向。然后,篩選出文章中的重點單詞、重點短語、重點句子等,繪制一個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以及更好地提高閱讀效率。
總之,利用思維導圖加強對單詞的記憶,以及利用思維導圖強化閱讀訓練是思維導圖在口腔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主要方面,還需要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展開進一步的探討。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闡述了思維導圖的內涵,然后介紹了思維導圖的用途,最后從利用思維導圖加強對單詞的記憶和利用思維導圖強化閱讀訓練方面,提出了思維導圖在口腔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還需要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從更多層面對思維導圖在口腔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并針對本文論述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給予本人批評與指導!
參考文獻:
[1]張超. 以思啟智,以導促學——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分層性應用實踐探索[J].校園英語,2015(25):129-130.
[2]顧淑英. Mind Mapping(思維導圖)在中職基礎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職業, 2012(30):108-109.
作者簡介:
孔曉立(1985.09.16-),女,河北省石家莊市人,講師,本科,從事英語教學研究。
趙彥娜(1983.01.09-),女,河北省晉州市人,講師,本科,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