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鳳
【摘要】政治認同是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教育教學活動是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的主要途徑。面對教育教學形勢的變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必須要提升自己的實踐智慧,樹立堅定的政治認同、崇高的理想信念、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 、嫻熟的教育藝術,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上好每一節政治課。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 實踐智慧? 政治認同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72-02
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以培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綱,強調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標準體系建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高中政治學科具體表現為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個方面。其中,“政治認同”關乎學生成長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確立,也是“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具有中國特色的共同標識。那么,在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筆者認為,要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必須要提升自己的實踐智慧,樹立堅定的政治認同、崇高的理想信念、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嫻熟的教育藝術,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上好每一節政治課。
一、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引領學生政治認同
我國公民的政治認同,就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成員一旦確立其政治認同立場便會自覺以該立場所要求的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因此,政治認同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中之重,它關乎著學生的成長方向和理信信念的確立,關乎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然而,廣大學生對我國的政治生活了解不多,他們大多數沒有實際參與政治實踐,對政治的了解主要來源于互聯網多媒體和課堂學習。因此,高中生的認同缺失問題需要我們教師加以關注。政治教師自身要有堅定的政治認同,教師要關注國內外重大新聞,理解國家大政方針,保證形成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社會現象,解答學生的疑問和各種社會現象,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引領學生政治認同。
二、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政治認同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廣泛采用的是“灌輸”教學,內容單調、抽象而且枯燥,否認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重視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需求、情感體驗,僅僅是因為紀律約束或學習的責任,讓他們不得不學習,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也造成了部分學生對政治反感,政治情感缺失,當然就無法形成政治認同。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師必須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使每一堂都有新的創意,學生聽起來充滿新鮮感與新奇感。在教學中,教師能夠踐行現代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運用豐富生動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和優美動人的歌曲,同教學內容適當地接合起來,必然會增加教學的藝術性和吸引力。例如,在必修3文化生活《傳統文化的繼承》一課中,關于繼承傳統文化的內容教學可以采用“學思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上課中引入學生熟悉的莆仙戲,課上讓一位學生唱一段,學生的積極和興趣馬上就調動起來了,然而結合實際進行課堂討論到底傳統文化是包袱還是財富,是應該繼承還是拋棄?經過分析討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增強了對中華文化自信。因此,政治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材料,采取如主題式教學模式、動態生成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模式等。通過這些豐富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去思考、探究,提升對我國的制度、道路、理論、價值的認同。
三、組織社會活動,增強學生政治認同
高中思想政治課主要傳授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雖然不斷地與時俱進,但是與鮮活的、動態的社會生活相比,還是具有穩定性。那么如何實現理論與生活實際的相結合,達到“靜態”與“動態”的有機結合呢?這需要教師要有“實踐育人”的理念和教學智慧,引導學生在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中發展和完善自身,增強學生政治認同。例如,在教學“政治的職能:管理與服務”一課中,學生對政府是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政府如何為人民服務產生疑問,為了打消學生心中的疑惑,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地方行政服務中心,了解一些政府部門具體的行政行為。也可以帶領學生觀察交警執法部門如何在烈日下值勤等方式,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沒有刻意地謳歌,沒有過度地渲染,而是讓學生從生活現象出發,既可以內化學生政府認同感的同時也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政治宣傳的目的。
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學生的政治認同是他們創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價值追求,并影響著中國未來的走向。因此,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只有不斷加強修養,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實踐智慧,擁有深湛的教學藝術,從而引領和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2]羅永紅.《高中政治課教學在培養學生政治認同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魅力中國》,2017年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