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年的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都只注重于灌輸知識點來教學寫作,大多數學生對寫作文都有抗拒的心理,比較怕寫作文,寫作文只是被動的聽從教師和完成作業,沒有自身的積極主動性。基于此背景,本文將探索一些新的寫作指導方法,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寫作愛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寫作? 指導方法? 中高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86-02
要想真正的做好寫作教學,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激發其寫作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能力和觀察能力。創造一個讓學生可以自由發揮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發散自己的思維,真正感受到作文的魅力。同時教師切忌完全放開,要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引導,科學的教學方式才能夠直接有效的促進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就自身的作文寫作教學實踐對教師的指導方式總結出幾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一、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也是一樣的,沒有素材、沒有靈感,學生根本無從下筆,談何寫作。因此,積累作文素材是寫作的基礎,也是加強寫作能力的基本途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重視知識儲備、素材積累是刻不容緩的。
(一)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在閱讀中積累素材
閱讀能夠提高語文的核心素養,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閱讀既可以是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是課外的內容,在閱讀中接觸到的事件、人物、觀點、寫作手法等,學生都會不自覺地進行心理加工,在后期的寫作過程中會運用起來。
例如《楓葉如丹》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通過這篇文章為學生傳授關于敘述散文類文章的結構層次,然后在學生仿寫過程中根據秋天的景物特點細致描繪,從而表達自己的感情,抒發內心的人生觀、價值觀。
也可以多舉行閱讀活動來促進閱讀,例如在班級可以舉辦閱讀大會,教師定期制定活動內容,將有利于學生的閱讀內容摘抄下來,例如名人名言、詩詞名句等,讓學生在閱讀大會上背誦并互相比賽,看誰背的流暢。然后鼓勵學生將經典的段落進行二次創作改寫,將閱讀利用到寫作中來,看誰改寫的優秀,予以表揚。同時引導學生制定一個閱讀計劃表,用一個小本子分別記錄閱讀時間和內容,然后將每個閱讀內容中經典的段落或者句子摘抄下來,在閱讀大會上與同學互相分享,再將每個人摘抄的內容掛在后黑板上,供學生閑暇時間閱讀,讓個人的積累成為全班的積累,激發學生積累的積極性。
(二)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寫作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大量閱讀的同時也要多鼓勵學生接近大自然,接近社會,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寫作積累詳細且有邏輯的素材。例如踏青、秋游,使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觀察大自然的細節,在寫作時才能如泉似涌;也可以幫助父母干家務、做社會義務勞動、參加展覽、和父母去旅游等,只有切身的處于這一段活動中,才能將過程和細節描述出來,而不需要靠想象。在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多觀察身邊的一切,不能忽略細節,提醒學生記錄每一個過程和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會使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每一個細節,養成良好的積累素材的習慣,為以后的作文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師要注重指導方法
現如今小學生寫作有一個普遍不好的現象,即作文內容脫離實際的想象、說空話、說套話、說假話,寫出的內容不僅脫離實際,而且只是為了完成作業內容,并不能展現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每一篇作文都是按照一定的框架來完成的。要想提高小學中高年級的作文水平,除了要加強素材的積累,教師正確、科學的引導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命題形式要靈活多樣
傳統的寫作教學方式導致作文命題過于單一,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發展的需求,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傷害。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中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需求,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命題形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讓學生在不同命題的作文中都能夠有想表達的內容。
(二)為學生創建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
只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自由空間,學生才會主動的去寫作,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學生愿意寫作的第一步。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細致的觀察生活的點滴,保持對生活的敏感性,從而能有寫作的靈感。切記不要用條條框框束縛學生的思維方式、寫作方式、寫作內容,這會將學生的思維限制,無法得到應有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形成,也使學生對寫作的刻板產生抗拒心理。
(三)利用優秀的范文引導學生
學生的模仿學習能力都是較強的,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使學生在模仿中學習,提升寫作技巧。例如《我的偶像》這一篇范文,首先應該帶領學生一起品讀這篇文章,分析題目和內容,總結出范文的寫作思路,寫的偶像是誰?從哪個方面來寫的?前后順序是什么樣子的?還有哪些類似的正能量偶像?通過對整個范文的思路和框架的梳理,使學生明確自己想寫的內容,再在其基礎上自己創作一個精彩的開頭,豐滿的內容以及漂亮的結尾。同時學習范文的修辭手法、遣詞造句、貫穿的結構等,使學生在模仿練習的過程中體會作文的結構、作文能運用的方式,并且在此基礎上創新思維,提升寫作能力。
(四)創建教學情境
一些作文就是情境的描述加工而來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作文的命題或者內容創造一定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靈感和思路,促進學生的作文寫作。例如在寫《老師出錯了》這樣一篇作文時,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故意講錯一個題,看學生的反映,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再讓學生自行思考,在老師講錯題的時候你發現了嗎?你在想什么?其他同學有沒有發現?誰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沒有發現或者發現了卻不敢指出來?內心經過了怎么樣的一個過程?引導學生從內心出發,談出自己當時情景下的真實想法,使學生將內心想法真實的表達出來。同理也可以為動物、美景等都創設類似的情境,使學生的寫作更為順利。
(五)建立學習互助模式
教師引導學生將完成的作文與同學之間互相修改、評價、學習,互換作文修改可以使學生之間發現同學存在的不足,不僅為同學指出錯誤之處,也為自己日后寫作提供警醒。同時標出同學的作文中覺得優秀可取的地方,不僅使同學增加了寫作的自信心,還能夠學習其優秀之處,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在簡單的互換修改之后,再交由教師審批,教師也能夠從中總結出學生的發展情況、學習狀況等,為學生提出整改意見、以及鼓勵表揚。
總而言之,作文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課程,它能夠體現學生的整體語文學習成果。在作文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取材于實踐也運用到生活,立足實際進行創作,用寫作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記錄生活,切實的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和用途,使學生的創作天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鐘華珍.克服畏懼心理,弘揚習作個性,提高習作能力——中高年級學生習作指導試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103-104.
[2]徐淑敏.農村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8(09):81.
[3]陳興錄.基于單元主題閱讀的小學中高年級寫作翻轉課堂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1):96-97.
[4]吳安.《我最喜歡的一種玩具》寫作教學指導——小學中高年級體驗作文教學案例[J].亞太教育,2016(19):19-20.
作者簡介:
王瑞(1981.08-),女,漢族,甘肅靜寧縣人,現供職于靜寧縣城關小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