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萍
【摘要】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學任務繁重,且決定學生的未來與發展,因此,老師需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需要持之以恒,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從三方面詳細闡述學生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培養? 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93-01
一、自主學習概述
截止到目前,我國尚未出現自主學習的統一定義,究其原因主要受到研究人員的視角、立場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均是從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結果、學習動機等幾個方面入手。自主學習屬于一種現代化的、先進的學習方式,學生自行實踐與分析來實現學習目標。學生擁有自主學習能力,也說明其認知能力較好,能夠清晰分清自己學習方面的優劣,學習效率較高,實現自我提升,有效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與遇到的學習障礙。
我國自主學習的定義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界定:①自主學習屬于學習模式中的一種,在老師的引導下,以自身條件為基礎,編制與實現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同時學習者要具備符合自主學習條件的要求;②學習者能夠在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內容與學習材料的前提條件下,進行學習;③自主學習以學習者為主體,以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為基礎,編制學習目標,并靈活處理學習障礙,自我控制能力極強,并對學習結果進行評估與反思。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普遍把自主學習與獨立學習、自學等學習模式進行比較,雖然自學與自主學習均具有自由度,但是自學完全是在沒有任何人的指導下自己進行學習;獨立學習則隸屬于自主學習。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1.缺乏閱讀技巧
閱讀對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存在較高的要求,是在大量閱讀訓練的基礎下,才能夠掌握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英語閱讀在英語學習中屬于一種反復性的訓練活動,以求提高閱讀技能,從而增強語言能力。但是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多數學生都不具備閱讀技巧,導致難以理解文章大意,無法通讀與理解全文。①內容預測:也就是能夠對閱讀內容進行預測,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對自己的預測進行驗證與修正;②跳讀明大意: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學生忽略文章內容的一部分而準確獲取文章大意;③猜詞意:通讀上下文,根據上下文內容,猜測文章中不認識詞匯的意思;④推理深層次含義:學生根據閱讀文章中的字里行間推理深層次的含義、觀點等;⑤語段標志:一般情況下,文章中出現words、for example等詞語就是語段標志,有利于對文章結構的理解,同時還要掌握明辨首尾呼應的能力。
2.落伍的教學觀念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仍普遍存在沿用傳統教學觀念的現象,換句話說就是老師是閱讀教學課堂的主體,過分重視語法、詞匯等知識的傳授,并未正視英語閱讀文章真正所要反映的信息,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技巧。因此在英語學習中,學生多處于被動地位,時間長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會變得消極,嚴重影響學生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高中閱讀教學中,老師不重視文章的全篇結構,僅關注個別細節,無法培養學生的思維,缺乏整體意識,從而導致文章表現意思支離破碎,無法進行辨別,導致學生的英語閱讀存在盲目性。
3.閱讀教學要求不完善
就目前我國的高中英語教學而言,閱讀教學要求較低且不完善,學長掌握2000多個單詞與300多個固定搭配即可。但是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文章的基本構成是詞語,要是學生的詞匯量不足,就無法明白句子的意思,也就無法通讀全文,無法挖掘文章隱藏的意思,學生會出現束手無策的情況,也就無法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受到詞匯量的影響,學生不能正確區分文章意思,也就大大限制了高考試題難度,且高考試卷中,閱讀理解分數占大部分,嚴重影響學生的高考成績。部分老師雖然重視閱讀教學,奈何無有效的可利用的英語閱讀材料,有也與現代社會不相符,內容乏味,英語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
1.編制符合學生的學習方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學生能夠長時間堅持,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供便利。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前,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編制合理的學習方案,可從長期計劃與短期計劃入手,積極尋求老師與同學的建議。學生通過學習策略全程控制自己的學習全過程,并在完成短期計劃學習后,進行自我反思與評價,以有利于下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在一進入高中學習后,就可以中考與入學英語成績為依據,對自己掌握的詞匯量進行預估,在尋求老師意見后,確定與自己英語實力相符的文章材料,自主閱讀。同時在日常教學課堂中,學生還需配合老師的教學進度,完成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并逐漸提高閱讀材料的難度,摘抄文章中經典的固定搭配與詞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改變思維,創新教學方法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需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綜合考慮教學目標,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有選擇性的使用教學方式,例如: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等,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老師隨時詢問學生的意見,并積極采納,以尋找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在講課前,老師需要從整體讓學生把握文章內容、句法以及詞匯等,并辨析決定文章中心思想的詞語。在閱讀習題冊中,老師可設計分層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高中老師的教學任務較為繁重,且受到高考的壓迫,課外練習題均是教育局統一訂購的,難易程度不一,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能力選擇適合學生難度的英語習題冊,在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滿足學生自身的需求。
3.優化教學模式
老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需注意優化教學模式,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綜合運用能力。老師利用標題給予提示,要注意簡明扼要,以防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明確學習時間,以保證學生能夠快速閱讀,分配好時間。老師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配好閱讀、背誦等方面的時間,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保證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屬于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要想提高閱讀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堅持,老師需鼓勵、肯定學生,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慧英.自主探究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曹妍.自主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