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寶玉 楊智昉
【摘要】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借助教學行為研究,不斷探究并解決自己與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從而改變簡單重復教學或者經驗式教學。針對目前上海健康醫學院教學現狀,反思教學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反思性教學把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作為根本出發點;二是反思性教學把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作為根本動力;三是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全面發展的過程。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 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學會教學? 學會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123-02
一,反思性教學把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作為根本出發點。
反思教學不是簡簡單單的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回憶,而是發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工具和教學主體等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大綱的指導方面:作為一名上海健康醫學院的老師,教師要根據學校立足發展為“應用型”大學的目標定位,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目標和學校發展目標相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全班照抄其他醫學院的教學大綱,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制定教學大綱;并且,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教學大綱與教學主體之間存在的問題,并不斷的對教學大綱進行修改。其次,教學策略方面:教學策略的好壞,往往決定了教學目標是否能有效的實施。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要立足醫學院教學現狀,進行設計針對醫學院學生的教學策略。醫學目的就是治療人類疾病,保護人類健康。醫學院教學過程先要介紹課堂所學知識能解決什么樣的疾病問題,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當然,具體到每一節課來說,教師也要設計有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例如,教師在講述引起艾滋病的病毒HIV病毒時,就要列舉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副教授于2018年11月26日宣稱已經成功基因編輯出兩個抗艾滋病嬰兒(“露露”和“娜娜”)的例子。教師在課堂開始拋出目前與課堂相關的熱門話題,能夠提高學生們對本節授課內容求知欲。最后,教學主體方面:教學主體,包括授課的教師和學習的學生。作為教師,既要“學會教學”,又要“學會學習”。兩個“學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教師不但學習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還要學習教學倫理道德,把思政教學也引入到專業教學中去。
總之,反思性教學以兩個“學會”為目標,它既要要求醫學院教師們不斷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醫學專業教學水平,還要學會教學,最終促進教學另一個重要主體,醫學院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反思性教學把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作為根本動力。
教師在教學后為什么進行反思,不是為了完成學校安排的教學后任務,而是為了通過教學后反思,發現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采取有利措施來解決存在的問題,最終進一步調高教學質量,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而努力。此外,教師通過教學反思,不斷發現在教學過程中自己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工程師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使教師在不斷的反思性教學中,能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提高到新的高度。著名的教育理論學者維拉(L.M,Villar)認為操作性教學教師局限于自己的經驗而進行簡單的、重復性的教學行為。諸如此類的教學行為的教師稱之為經驗型教師。大量的經驗型教師的教學實踐通常是機械的或者是直覺的,依賴于他們自己的有限的經驗。然而,反思性教學實踐是合理的、自覺進行的教學行為。
杜威作為反思教學的倡導者,由于所處時代的局限性不能夠全面實施。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夸美紐斯在研究班級授課教學過程中把反思性教學推到新的高度。現代教學實踐的反思存在著其不合理性,其中是因為現代教學實踐的主體是自信的主體,而自信主體只能相信自己的一切行為,不能反思自己的實踐教學。
當代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的主要特征:
第一,教師作為教學實踐中的一個教學主體,逐漸開始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并不斷反思教學行為。例如,我們在參加上海市市教育委員會組織的上海市屬高校青年教師培訓過程中,華東師范大學EDP培訓中心就給我們安排了教師的禮儀方面的培訓內容。這說明了,高校教師不在是“行大事,不拘小節”,“不修邊幅”進課堂了。當然,作為一位醫學院的教師,學校不但要求我們在理論課堂上遵守教師的著裝要求外,還嚴格要求我們教師在實驗課都要身著學校統一配發的白大衣,才能進入實驗課堂。此外,培訓過程中安排的關于教師如何在講課中發聲方面的培訓,目的是提高教師們的普通話水平。至于,如何寫好粉筆字,則是規范教師的板書要求,防止教師板書時像寫“天書”。這一系列的教學行為都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開始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的表現。
第二,學生作為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的主體,對學生開展個性化教學并逐漸發展共性教育,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無論是全日制高等院校、職業學院,還是業余大學和培訓中心,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在當代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們的個性化培養的環境下,作為醫學院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對他們的專業選擇提供合適的建議。如果在手術操作方面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可以推薦去做外科臨床醫生;在性格上比較熱情的學生,可以建議去選擇護理相關專業;而那些記憶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藥學方面的專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學生的優點,發展學生的特長,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當然,也要不斷進行反思教學實踐是否符合學生自身的意愿和興趣相一致,要一切為了學生的利益,把辦人民滿意的大學作為高校辦學的出發點和檢驗的唯一標準。
第三,教學工具不能僅僅是教學課堂中科技進步的代碼,還應該是散發出理性和人文關懷的光輝。例如,目前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反轉課堂”,它是為了方便學生利用課余空閑的時間來學習課堂的內容,可以帶著問題進課堂;但不能一味的濫用“反轉課堂”,使之變成學生們學習的負擔。當然,還有比如,為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入課程內容相關的視頻,就要把握視頻的長短,一般不要超過5分鐘。因為,如果視頻的播放時間太長,就可能起不到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效果。
第四,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逐漸滲透在當代教學實踐中。在《大國方略》等系列講座中,要求把思想政治課堂上的內容帶入到專業教學課堂中去。這就要求專業老師掌握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能把思想政治內容巧妙的設計,并嵌入到專業課程;不能硬性強加,顯得累贅。
三、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全面發展的過程。
反思性教學不和機械性教學一樣,僅僅是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它是教師全面發展的過程。在西方比較流行的反思教學反思模型中,無論是埃拜模型,還是拉博斯凱模型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是一個“提出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在自覺反思個人的教學行為過程中,通過不斷對教學大綱、教學主體和教學工具的反思,發現問題、探討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例如,如果教師在教學反思過程中,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與另一教學主體——學生之間存在代溝等問題時,作為教師,要及時熟悉和了解當代學生所關心的話語體系;在以后課堂上或課間休息時,多注意和同學聊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從而拉近和他們的距離。教師也可向同行的優秀教師們學習,多向他們請教或者參加他們的觀摩課,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方法。“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教師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用優秀教師的示范課來對照自己在教學行為中的不足,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從而促進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作為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反思性教學,但是也不是反思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處。教師在反思性教學過程中,要把“學會學習”和“學會教學”兩個方面統一結合起來,努力把自己發展為學者型教師。只有這樣,教師才不僅僅是站上講臺,而是站穩講臺,站好講臺。
參考文獻:
[1]熊川斌 著.《反思性教學》,華東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作者簡介:
段寶玉(1978.7-),男,漢族,山東菏澤成武縣人,理學博士學位,講師,研究方向:表觀遺傳與腫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