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能力的培養,要從全面進行,不能只顧其一端。一是進行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熟悉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和邏輯性;二是進行數學表達能力的訓練,通過數字符號語言和表達的轉換,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三是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逐漸熟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11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101
一般來說,人們普遍認為數學是一門更需要理性思維的學科,都是一些具有明確性的數字和符號,所以很少有教師能夠意識到在數學教學中去滲透更多情感化的東西。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知識僅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目標,是數學的一個維度,而比知識更重要的則是學生情商與智商的高度融合,不能僅僅局限于理性思維的邏輯推理、運算等形式。因此,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三大能力,一是閱讀的能力,二是表達和交流的能力,三是數學的應用能力。下面,一一論述。
日前關于數學教育的一則新聞引起了人們熱議,湖北赤壁正楊小學進行了一場實驗,自愿報名參加的幾個實驗班小學生從三年級才可以設置數學課。從2015年開始,在最近的一次期末統測中,實驗班的學生無論是數學成績還是語文成績,都比普通班高出十多分。雖然單單一個分數并不能說明什么,因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種種復雜的原因,實驗班學生成績高的原因似乎并不能讓人心服口服地說明三年級開數學課的好處,但有一點應該是肯定的,也就是說,數學學習和閱讀能力緊密相關,而且是正相關。
這個實驗的倡導者,現年75歲的正揚小學校長吳震球認為,數學是抽象思維為主,而一二年級的孩子正處于形象思維旺盛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內,學生思考數學問題困難,所以在這個時期內加強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大量的閱讀積累,從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更準確地把握題意。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確實發現許多數學題學生并不懂得要干什么,都要依靠老師來讀題,在考試的時候憑借經驗,這確實是一個事實存在的問題。這正說明了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是學好數學不可或缺的能力培養。當然,數學閱讀和語文閱讀存在不同的地方。語文閱讀欣賞的是文字的美好,和情感的美好。而數學閱讀則是要準確理解。在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能力訓練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注意辨析近義詞之間的區別,格外注意條件限制之間的關聯,抓住要解決的問題的核心。
數學問題的解答,一般來分成三個步驟進行,先是審題,進行數學閱讀,再是聯想,通過文字的閱讀深入把握題干所描述的場景,以及在這個場景中,通過聯想和想象真實地構建這個場景。就像現在流行的探案推理電影那樣,進行真實場景的還原。越真實,越會有利于發現問題解決的關鍵問題。
例如,在學校小操場西墻邊植樹的問題,一共長20米,如果保持2米遠一棵樹苗,需要種植多少棵樹苗?這個問題許多小學生都簡單地進行了除法運算,而沒有進行真實場景的聯想。如果經過認真的思考,則會發現,不僅僅在20米長的線段分割處能夠進行植樹,在第一個線段的起點也應該栽樹的。這就是這類題目需要加一的原因。
上面的例子說明的是數學問題的思考需要形象思維的配合,需要進行聯想和想象。只有在聯想和想象的基礎上,才可以進行生動的表達和準確的交流。數學的學習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語言的學習,是由各種定義準確的符號和數字來組成的。學生如果能夠做到準確并且比較流利地使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那么學生對于數學就會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
在課堂上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初步的讀題,然后用自己的話進行解釋和說明,把文字的表達變成語言的表達,以語言為媒介,練習對原理、概念、公式和思維過程的描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鍛煉的不僅僅是語言的表達,還進一步加深了數學思維的思考。數學語言和漢語語言有相同之處,但是也有很大的區別,是由數學符號、數字、數學圖形等等遵照一定的數學定理和公式組成的,是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理性的認識。學習和鍛煉用語言進行表達的過程,就是對數學知識進行梳理和鞏固加深的過程,逐步鍛煉嚴謹、精準,富有邏輯性的思維能力。
現在的數學教材編寫,緊緊扣緊了生活實際,問題的設置也都貼近生活,便于學生的理解。小學生容易習慣性地認為書本上的東西遠遠地高于生活實際,并不會自然地把數學應用題和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逐漸應用到生活中來。只有結合生活的學習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
例如,貨幣的學習,學生在紙面上學習往往要用抽象的思維來進行,容易陷入盲目的計算中。作為學生家長,建議大家可以讓孩子進行實際的鍛煉,讓他去超市進行實習,給他兩元讓他去買一支鉛筆,讓他自己計算應該找回的錢數。在實際的應用中,他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能夠得到驗證,并且能夠獲得一種成就感,反過來促進他的學習。
瑞士有一個心理學家,他就認為,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所有的智慧都是從動作開始的。總之,數學的學習不能夠總是伏案學習,把知識停留在紙面上,而應該鼓勵和組織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到生活中去驗證,去實踐,去鞏固,從而獲得數學知識的長足進步。
參考文獻:
[1]黃勛強.讓學生越學越聰明[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2]潘小明.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1.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李晶(1991.5— ),女,漢族,河北邢臺人,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