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琮
摘要: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靈魂,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土生土長的中國企業應當積極借鑒中國傳統文化,體現民族特色。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是雙面性的,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如何去其糟粕而取其精華至關重要。簡要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聯系,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雙面影響,并探討了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對策,旨在為相關研究與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個性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0.025
企業文化涵蓋了企業的價值觀、經營理念、行為規范及群體意識,是企業的經營核心,對企業成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落實的背景下,企業文化對于企業適應外部競爭、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其能夠潛移默化的對員工的思想、工作意識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形成企業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是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并逐漸滲透在人們的價值方式、思維觀念及行為準則等各個方面。中國企業文化建設的最根本問題要考慮企業文化的本土化,這就需要積極繼承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正面作用。
1中國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這也是在國際交流過程中,中國企業文化最具有生命力和魅力的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在歷史長河中長期積淀的文化結晶,但其中的一些理念并不符合現代企業經營發展特點,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是雙面的,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不僅要發揮揚棄精神,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同時要積極吸收和借鑒西方企業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在融合的過程中創新發展,最終實現東西方企業文化的對接,從而為企業自身建設歷久彌新的企業文化。
2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2.1積極影響
2.1.1有助于形成企業文化特色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力資源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企業需要打造優秀的人才隊伍,才能夠奠定人才基礎,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生存和發展。在我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中,對人的作用十分重視,如《尚書》中就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論述,《論語》中有“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的論述,《孟子》也告訴我們天時地利人和的道理。這些中國文化傳統都十分重視人的作用,有著深刻的人力資源管理和人際關系思想,有助于企業形成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形成以人才為中心的管理特色,從而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打贏“人才戰”。
2.1.2有助于確立優秀的價值觀
在西方管理思想中,更加強調企業的制度化管理,而中國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更加重視道德教化的作用。儒家思想認為,人皆有羞恥之心,應當用高尚的道德去教育和感化人,從而使其指導何為高尚和卑鄙,何為道德和廉恥。孔子強調,要用道德來循循善誘,用禮教來整頓,這樣人才能夠具有廉恥之心,同時樂于服從。儒家思想中的道德教化思想可運用到企業文化建設中,在企業中樹立優秀的價值觀,以此來引領員工規范自身行為,從而形成優良的企業文化氛圍。而在《孟子》中也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論述,都告訴我們要先立德,后做事,治理企業也當如此,要在企業文化中強調德行,從而實現對廣大員工的引領和教化作用。
2.1.3有助于塑造和諧的氛圍
“和”的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在《國語》和《禮記》中,多次提到“和”字,無論是國家管理者還是企業管理者,構建和塑造和諧氛圍都是至關重要的。正所謂“禮之用,和為貴”,將“和”作為企業管理的內在平衡機制,追求和合的文化理念,和合文化對解決社會沖突有著重要的作用。企業借鑒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的思想,從制度、理念等各個方面達成共識。和愛指的是對自然、他人、事物、社會要富有愛心,孔子倡導“仁者愛人”,孟子也提出博愛的思想,在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倡導和愛思想,消除員工之間的誤解,增強員工之間的信任,從而提升員工凝聚力。
2.2消極影響
2.2.1可能繁衍保守的管理思想
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遵循中庸之道的文化取向,人們的言行舉止都應當保持一個度,要不溫不火,墨守成規。而這種思想與先打企業管理觀念存在沖突,現代企業強調和倡導積極創新、開拓進取,盲目借鑒中庸之道,則可能繁衍保守的管理思想,不利于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2.2.2助長家長制作風
中國傳統文化禮教中,對“三綱五常”禮制十分重視,而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這種傳統觀念很容易助長家長制作風。尤其對于一些民營企業來說,不利于先進文化的弘揚,很容易產生官僚主義問題,給和諧
企業文化的建設帶來阻礙。
2.2.3滋生唯心觀念的頹廢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一些根植于封建迷信的唯心主義頹廢文化,這與現代企業所需要的先進文化大相徑庭。舉例來說,在一些建筑企業中,管理者往往放棄自身的斗志,反而對神仙菩薩深信不疑,在建筑拆除時,要求神拜佛,避開“兇險”,在大興土木之前,要算風水方位,這種唯心主義封建文化一旦進入到企業文化中,必然會帶來不良影響。
3發揮傳統文化優勢,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3.1發揮揚棄精神
通過上文中的分析可知,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現代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養起精神,吸收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傳統,彰顯民族文化特色,讓企業文化根植于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舉例來說,《周易》中,有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箴言,這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寫照,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也應當積極發揚這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以此來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升組織的凝聚力。
3.2實現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
在繼承和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堅持歷史性和時代性相統一的原則。我們應當學習和借鑒西方先進企業文化,吸收現代文明成果,在此基礎上,摒棄中國傳統文化之糟粕,繼承傳統文化精髓所在,將傳統文化與西方科學管理理論相結合,從而培育我國現代企業精神。
3.3打造特色鮮明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建設要符合時代發展要求,要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企業所在行業不同,歷史傳統、體制模式、規模大小、追求目標等也不可避免存在差異性,因此企業文化也必然存在不同。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企業文化同質化問題較為凸顯,缺乏鮮明的個性,很多企業只是在表面上借鑒了優秀傳統文化,企業文化有著口號化、雷同化的問題,如“求實”、“創新”、“團結”等詞語在企業文化標語中出現的頻率就很高。但凡成功的企業,其企業文化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如同仁堂將“濟世養生”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松下的“把干毛巾再擰出一把水”也讓人過目不忘。因此,我國企業要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精髓,找準優秀文化與企業自身價值觀的契合點,在此基礎上,打造特色鮮明的企業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個性。
4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要發揮揚棄精神,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并積極吸收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觀念,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打造屬于企業自己的個性化、時代化且彰顯民族特色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張鈺祥.淺談傳統文化在企業文化建設的作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4,(16):7-8.
[2]李暢.淺談白酒廣告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J].新西部(理論版),2014,(08):101-102.
[3]李奧.淺談中國傳統文化與保險企業文化建設[J].東方企業文化,2012,(13):62.
[4]季潔.淺談中國傳統文化對實施內部控制的消極影響——由“中信泰富事件”想到的[J].中國商界(下半月),2009,(11):257.
[5]張冬霞,楊帆.淺談中國企業文化發展中的誤區[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6,(1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