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漢杰
【摘 要】2019年2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2年,“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分專業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由此可見,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觀上要求職業學校要注重教師專業成長,進而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為推動職業學校的更好發展夯實基礎。本文對于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提出了促進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以期為職業學校教師更好的成長發展帶來有益探索。
【關鍵詞】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有效途徑
職業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是指職業學校的教師以個人成長為主線,以實現教師幸福人生為目標,以實現教師的心理品質和知識、技能、情感等專業素質的提高與完善的專業成長過程。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是影響學校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的關鍵因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必定成為學校提高辦學質量、提升辦學品質的重中之重。
一、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觀念層面重視不足、教師培訓力度不夠以及學習型組織建設滯后等方面。
(一)忽視教師專業成長
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最大的問題就是學校對于這一工作重視不足,教師專業成長工作被邊緣化,重視不足導致教師專業成長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更為關鍵的就是在學校重視不足的情況下,教師也會忽視自身的專業成長,這種觀念給教師專業成長所帶來的危害更大,會嚴重削弱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性。
(二)教師培訓力度不夠
職業學校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忽視培訓手段的使用,在教師培訓投入方面非常少,教師沒有足夠的學習機會來拓展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這自然就會影響到教師專業成長。除此之外,培訓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教師培訓沒有做到按需培訓,培訓內容、培訓方法等等都有一定的不合適之處,這對于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來說是一個負面影響。
(三)學習型組織建設滯后
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學習型組織建設的滯后。目前職業學校在學習型組織建設方面嚴重滯后于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要求,學習型組織缺失的情況下,教師之間形不成相互學習、自覺學習的良好氛圍,這對于教師專業成長來說比較不利。整個學校缺少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平臺以及發展組織,教師專業成長方面缺乏組織保障以及支撐。
二、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工作,要做好這一工作,需要緊緊圍繞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各個方面綜合進行教師專業成長的推動。
(一)重視教師專業成長
職業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專業成長,將這一工作的開展置于一個更加重要的地位,并作為一個常態性的工作加以推進。學校內部要成立專門的教師專業成長小組,全面負責教師專業成長工作的統籌安排,積極幫助教師制定個人專業成長規劃。同時,要加強宣傳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讓教師對于專業成長的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能更加自覺地實現專業成長。
(二)做好職業規劃,不斷提升自我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專業成長是在職業生涯規劃自我完善過程中實現。成長意識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出發點,不管起點的高低,只要有教育情懷,不斷地學習成長,不斷反思。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要制定出適合自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通過刻苦鉆研和努力實踐,把握好自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方向,逐漸實現個人制定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教師可通過學校建立職業生涯規劃導向機構,完成自己職業專業成長和發展檔案,自我體會到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給自身專業成長和發展帶來的進步和提高,更深層次地體現自身的專業價值、充分挖掘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潛能,更好地為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奉獻力量。
(三)與時俱進,努力提升職業能力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老師,應該抓住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有利時機,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研討會,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認真鉆研講授的專業知識。積累扎實的專業知識,努力完整知識體系,開拓視野,不斷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還要研究與本學科相關的外延知識,了解相關學科相互滲透的走向。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還應提高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中職學校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實習,起到示范和帶頭作用。
中職教師還應不斷學習國內外職教先進的教學理念,并把這些理念帶給學生,致力于學生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提升。同時,還應掌握現代教育手段,要有嫻熟的操作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能力,讓課堂聲情并茂,用聲音、圖像動畫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用些交互式的教學軟件,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高效課堂。
信息技術日益更新的今天,中職教師應與時俱進,熟悉大數據、云平臺虛擬化技術、物聯網、微課、慕課等新興概念,有意識引導學生了解科技最前沿的概念和一些新興行業和企業。。
(四)形成特色,走“產教學”融合之路
所謂特色教師,簡單說,就是在教育教學上具有個性特色的教師。但這種個性特色必須符合三個備件:一要有良好的教育實踐效果;二要深受學生歡迎;三要符合教育教學基本規律。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特色是要服務于教育教學實踐的,是要有助于學生學習發展的,是教師教育教學成功的一種體現。教師的教學特色要符合自身,適合學生,利于教育。
中職學校教師要學習和貫徹先進的教育理念,走“產教學”融合之路,把專業與企業崗位相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結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結合,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結合,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結合,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結合,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以此進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適應對人才培養層次的需求。
總之,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政策引領下,中職學校的教師應抓住這個良好時機,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用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去贏得社會,學校、學生和企業的認可,實現內心的成就感和職業的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榮軍,課程改革背景下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策略初探,江蘇教育(職業教育版),2011,(6).
2、王超,中等職業學校旅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13,(5).
3、楊廣俊,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發展現狀實證分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