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松
【摘 要】現如今,高職畢業生的能力直接體現了高職教育的水平,而高素質的畢業生在工作中更具有競爭力。本文分析了高職畢業生現有的就業能力水平,并討論了學生工作視角下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學生工作視角;高職學生;就業能力
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就業能力,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具有競爭力,這決定了畢業生將來選擇工作的范圍和質量。因此,針對高校畢業生求職難的問題,職業學院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學生工作視角下高職畢業生現有的能力水平
(一)缺乏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畢業生初踏入社會,必然面臨著諸多環境和關系的轉變,如何迅速的調整心態和狀態去迎合這些改變,體現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多數畢業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意志薄弱、心理脆弱,缺乏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遇到問題容易退縮和消沉,體現了較差的社會適應性。因此,畢業生必須要了解自我、調整自我,才能用積極良好的狀態去擇業就業。
(二)動手能力較差
高職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就業,企業為了追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也傾向于選擇動手能力強、操作能力好的高職畢業生。可見,動手能力強的畢業生更具有就業競爭力。然而,高校在教育中往往“重理論、輕實踐”,這就使得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普遍不高,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加之心氣較高不肯吃苦,高職畢業生的能力難以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匹配。
(三)缺乏良好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畢業生,更容易在現代競爭體系中脫穎而出。創新是一個企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無論是創新工作方法還是研發新的產品,都是企業制勝的法寶。因而,企業更愿意尋得創新能力強的人才,然而高職畢業生缺乏創新能力的現狀,也很難迎合企業的需求。
二、學生視角下如何提升高職學生就業能力
(一)引導畢業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引導畢業生做好職業規劃,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前提。學生要在全面認識自我的前提下,分析就業市場的需求,并有針對性的去提升自我,尋得與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相匹配的職業。高職學校要從入學階段就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并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教育。針對一年級新生,要積極鼓勵他們參加模擬性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觀,對未來的職業有一份初步的規劃;針對二、三年級的學生,要多介紹他們參加實際的工作實習,只有參與到實際的生產工作中,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和興趣,從而調整自己的職業定位和規劃,在不斷的修正自我和調整規劃中儲備能力,讓自己在真正就業時能脫穎而出。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中,學生是緊密相連的。進入一個新的環境,能迅速的適應環境、融入集體,才能更高效良好的完成工作。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于其將來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也更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在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時,首先要讓學生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合作意識。自我意識是自己與身邊人在互動過程中形成的自我認識和交流體驗。要讓學生在日常互動中認識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直至趨于自己的理想目標,真正擁有自我意識。對于大學生而言,在與老師同學的溝通交流中學著表達自我、表達關心、交流思想,有利于其養成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
其次,要培養學生做一個健全的社會人,在教學工作中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的職業規劃具有可適性。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多介紹他們去實際的工作中實習鍛煉,只有參與到實際的生產工作中,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了解到自己的優勢和興趣,從而調整自己的職業定位和規劃,在不斷的修正自我和調整規劃中儲備能力,讓自己在真正就業時能脫穎而出。
(三)提高高職畢業生的職業素養
高職學校是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場所,其校園文化必然也應凸顯職業文化。為了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潛在熏陶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學校在設計校園文化時,要充分整合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在內的多項職業文化,讓學生耳濡目染。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綜合性的職業素養。
譬如開展“文明宿舍”評選活動,評選標準結合宿舍成員的日常表現、宿舍的整潔程度、美感程度,并對獲獎的宿舍進行表揚嘉獎;開展以“職業規劃”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圖片展等活動,糾正學生的擇業觀,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就業、創業相關的比賽活動,多參加社團活動,在活動中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創造能力,開拓視野,提升其職業素養。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水平和良好的實操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也是企業考量人才的標準。因此,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力量,讓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積極的攝取專業知識、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在知識與實踐的結合下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鍛造自身的人格品質,從而使自身的職業素養得到提升,歸根結底,這是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關鍵。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于越來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高職院校要在全面分析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因素基礎上,從多個方面入手積極探索提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的措施,引導畢業生做好職業規劃,并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來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實踐能力,從而為高職畢業生順利的走向社會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曉慶.馬克思主義就業理論視角下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02:446.
[2]江鶯.淺談就業導向視角下的高職會計教學改革[J].現代經濟信息,2018,19:439.
[3]沈高峰.淺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80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