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是人文科學中最為基礎的一門學科,也是與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聯系最為密切的一門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所以在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需要采取恰當措施來扎實推進語文教學,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中職語文;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1-002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2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中職教育越來越被社會重視,這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是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中職教育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目前中職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學生不重視。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和必修的公共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學生卻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認為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專業學科上,所以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氛圍不濃。其次,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缺乏主動求變的意識,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沒有把語文的實用價值以及其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結合起來,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最后,就是學校考核評價機制的影響。中職學校競爭氛圍不濃,還存在平均主義的情況,特別是像語文這樣的公共學科,和學生就業的聯系性不強,所以語文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對課程改革和教學研究投入的精力有限。
教學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隨著國家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視,深化中職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必修學科,是必須要認真推進的,需要結合當前中職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特別是中職學生的現狀來科學、有序地推進,切實落實《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學生素質提升和能力提高提供保障。具體來說,可以采取這些措施來落實新時期的中職語文學科教學。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是文化傳遞、思想交流的載體,對于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知識以及未來的就業或者創業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它是學生必須要學習且要學好的一門重要學科。
語文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語文學科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所在,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視,特別是要針對新修訂的《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研究教學需要達到的目標和每一階段的具體任務。同時,要認真研究學情,特別是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狀況,結合學生的現實基礎和課程要求有序推進教學,這樣才能夠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同時,也要在起始階段就告知學生語文學科的重要價值,使學生真正知曉學習語文的必要性和學好語文的重要性。學生目標清楚了才會在課堂上認真對待,才能夠逐漸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雙向互動過程,教師的教最終是服務于學生更好地學,能夠學會、學懂,最終能夠學以致用,應用語文學科的知識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為將來的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所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既應該包括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還應該包括學生能力上的提升和道德認知、價值觀的健康發展,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應該是固定化甚至是單一化的。特別是面對現在的學生,他們本身隨著年齡的變化就各具特點,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現實需求來靈活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要注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課堂上,可以用導學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梳理和總結一些基礎知識,讓學生動起來,有事做。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多說、勤做。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式或者探究式教學,教師在此過程中發揮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可能真正實現學有所得、學有所獲。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對中職學校來說,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素質,而學生的素質又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就業情況,所以必須要結合當前中職學校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主動求變。教師是學校大家庭的一員,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學校要結合新時期中職教育的發展需求努力構建公平合理、符合本校校情的教師考評機制。特別是要注重參照學生的反饋,獎勵先進刺激后進,用良性的競爭氛圍來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進一步提升。
教育是一項育人的工作,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也是如此。廣大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本職工作,認真研究新時期中職教育的發展要求,認真了解學生實際,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來有效推進語文教學工作,不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還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重視教學方法的調整,建構科學的評價機制,相信一定能夠把語文教學工作推向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眭平.江蘇省中職文化基礎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基本思路[J].職教通訊,2001(8).
[2]朱永新.新教育之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盧航燕(1971.1— ),女,漢族,河北南和人,高級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