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然而學生能否成才與日常的教育是緊密相連的。文章針對校外借宿生的家庭教育和社會管理展開相應的分析,并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校外借宿生;家庭教育;社會管理
一、校外借宿生家庭教育和社會管理的現狀
1.家長包辦替代
學生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就是家和學校,而在家里很多的家長都比較溺愛學生,有很多學生力所能及的、在學生承受能力范圍內的事情,家長都會代勞,導致很多學生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甚至還有些學生認為吃飯穿衣等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大人的事情,自己并不需要完成。這都是因為家長把家里的各種事都包攬下來,他們認為這是對孩子最好的照顧,殊不知這完全是限制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為零。
2.家庭環境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由于很多學生家長要賺錢養家,所以他們一般都會將學生交由家里的老人或者親朋代為照看,這一現象便更加影響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孩子與父母長時間分離,感情缺失,家長總是用金錢來填補,導致孩子更加叛逆。因此,校外借宿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判斷力都比較差,學校與家長必須重視這一現象。
二、校外借宿生家庭教育和社會管理的策略
1.嚴格對學生的要求
(1)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動手。家長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獨立能力。家長只有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才能夠在社會中開展校外借宿生活。
(2)重視學生能力培養。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普遍對學生的智力發育比較重視,但忽略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家長應結合社會管理,讓學生對各方面的知識都能夠了解,并讓學生真正參與投入社會實踐中,使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獲取直接經驗,這也有利于學生在校外借宿期間充分發揮自身的實踐能力。
2.協調教育態度與方法
在進行家庭教育和社會管理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態度以及方法必須達成一致,并且在做決定時,父母的意見也要達成一致,避免出現分歧的現象,有分歧就會有爭吵,這一現象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同時也會導致學生不知該聽誰的,誰說的才是對的,所以,父母的態度要明確并達成一致,這對學生是非常關鍵的。另外,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關注孩子,錢不是填補感情的唯一砝碼,家長也應主動并時常與教師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遇到問題時應保持冷靜,采取正確的措施解決問題。
3.聯合社會管理,提高對學生的管理
學校可通過聯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派出所、學區教育委員會,與房東簽訂《校外借宿生房屋租賃治安管理合同書》,規范和制約房東對借宿生的管理工作。出租房屋的房東,如果同意學生借宿,必須履行簽字手續,同時還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房東應為學生提供安全性高的住房。同時學校也應對校外借宿生展開管理,引導學生愛護公物,避免出現造成住房損壞的現象。如若出現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事故時,房東應及時與學校、家長聯系,并做相應的應急處理等。
三、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開展學習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就好像是一張白紙,在學生展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以及家長應重視對學生的教育,教師與家長的行為習慣直接對學生造成影響,而這影響是好是壞直接取決于教師與家長的行為習慣是否良好。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會管理對學生有重要的幫助作用,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校外借宿期間充分形成良好的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段升陽,劉丙元.從個人私利到社會責任:家庭教育社會職能的實現[J].中國教育學刊,2018(9).
[2]陳長亮.農村中學留守兒童校外寄宿生的問題研究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3(8):169.
課題項目:本文系隴南市2017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課題“校外借宿生學習與生活個案研究”(LN〔2017〕102)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唐春艷(1987—),女,甘肅隴南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