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吳妙琴
【摘要】在一定程度上,寫作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需要創新寫作教學模式。同時,學生要有意識地運用批判思維寫作,并在評價中成長,努力發展為一個有辨析能力的人。
【關鍵詞】寫作;批判性思維;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學校作為育人場所,承擔著教育的重要職責。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理論、新方法引起教育界的重視,批判性思維在我國教育界中也越受重視。2010年,教育部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需要創新型人才。具有創新的人才不是唯書論者,他們創新的能力與批判性思維有著密切關系?!缎氯A字典》認為,“批判”是對某種思想言行進行系統分析。可知,批判不是否定,而是辯證看待?!耙龑W生思辨性表達,發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可見,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寫作是主體表達的需要,從審題、立意、構思起筆以及修改完善是一個不斷思辨的過程。
一、創新寫作教學模式培養批判性思維
當前,在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得不到具體的寫作指導,寫作思維受到堵塞,形成教師被動地教,學生被動地學的局面。批判性思維對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寫作上能助學生擺脫困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是停留在頭腦中的想象,它雖看不見摸不著,但可將其滲透到具體的教學中。對此,教師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是為學生創設表達空間?,F在的寫作一改從前的命題作文,給學生提供寬松的思維環境,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看待材料,自由表達。在寫作教學中,可營造一個寬松的課堂環境,給學生一個敢說敢質疑的平臺。鼓勵學生根據材料多角度解讀、立意,確定觀點,讓學生針對材料來一場“頭腦風暴”,碰撞思維的火花。二是注重有效的合作學習。孔子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在教學中,可嘗試選取一個觀點(立意),讓每個學生獨立寫出3個論證該觀點的材料。由于學生的聯想思維狀況不一,大家所想的素材會不同,所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在組內具體討論、分析所寫素材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引導學生反思,發展聚合思維,進而討論論證的邏輯性。三是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這里的好奇心并不是指八卦性的好奇心,而是對某個現象、問題的當前解釋表示不滿,從而想要做出更深的解讀,生發懷疑精神,批判論證當前的解釋。“教育的任務在于傳授各種可能的信息,而不在于對每一個見解均提供證明?!币浴皩W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為例,在日益進步的時代,苦學不再是唯一的值得肯定的學習方式,對此,學生提出好奇和質疑時,應保護他們的想法,引導他們用批判性思維看待問題,讓學生從“你要他說”向“他自己想說”轉變。
此外,作為“授人以漁”的教師,要在寫作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必須得對批判性思維的相關內容有整體、清晰的把握,做好知識輸入、吸收的準備工作。雖然在授課環節中不必要向學生講述什么是批判性思維,但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切實將理論內化,把批判性思維融入學科教學,努力做到“潤物細無聲”。
二、在寫作環節中應用批判性思維
(一)有效篩選信息
“批判性思維能力包括對各種信息的理解、識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等方面的能力?!笨梢姡瑯嫵膳行运季S的能力要素有多個。而寫作一般要經過審題、立意、構思、起草和修改的步驟,學生面對題目所給材料,第一步就是審題,明確要求。用批判性思維審讀,可助學生在材料中篩選相關有用信息,省時又高效。拿2016年全國卷I高考作文題來說,材料所給的是圖畫信息,學生面對圖畫,要完成這道六十分的作文題,并不是一個隨心所欲的過程。寫作不是無跡可尋,其實是有法可依的。當我們拿到這道題時,首要做的事是審題,明確寫作要求,這是最基本的。材料中,題目要求雖不多,但運用批判性思維篩選信息十分重要。通過審題,可篩選出以下關鍵信息,即結合材料內容和寓意、選角度、確立意、明文體和自擬標題。圖畫是什么內容?包括哪幾方面內容?有什么寓意?幾種寓意?文體包括什么?從何角度出發?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多問為什么,并通過觀察圖片,篩選出圖畫內容的有效信息是兩個孩子、兩個孩子手上的分數以及他們臉上的巴掌和親吻。根據篩選的有效信息,理順圖畫內容。
(二)確立適宜觀點
運用批判性思維篩選材料信息,確定符合材料的觀點,即是楊武金主張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中的分析、綜合和比較能力。依舊以2016年全國卷I高考作文題來說,第一個孩子考了滿分,得到吻,第二個孩子考了55分,被打一巴掌;第一個孩子考了98分,被打一巴掌,第二個孩子考了61分,得到吻。這是圖畫的兩個基本內容,無論孩子考得是好是壞都被打過和吻過,如果學生把思維停留在這里,很難找到切入口。應運用批判性思維區分材料中的事實,以及對事實做出合理解釋,找出背后根源,進而明白吻和巴掌代表的內涵。圖畫可從哪個角度理解?從圖畫中可挖掘哪些寓意?把思維發散開來,就不難找到切入口,確定立意。
(三)選擇有力論據
楊金武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門邏輯學科,推理和論證能力是批判性思維能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好是壞可以從他的作文中看出,尤其是議論文。學生從材料中分析、確立觀點后,要說明、論證自己的觀點,使文章具有信服力,必須選用有力的材料。繼續以2016年全國卷I高考作文題來說,當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明確圖畫內容實是關于教育問題,并選其中一個角度,例如:鼓勵教育起正面促進作用,而懲罰教育效果適得其反。為了說明觀點,學生需要發揮聯想思維,搜集頭腦中的素材,同時,用批判性思維分析素材是否真實、是否充分有力。只有充分的論據才能說明、論證鼓勵教育的積極促進作用以及懲罰教育的消極性,令人信服。在此過程中,可用反證法驗證論據能否作為結論的前提,檢查、反思論據能否合乎邏輯地推導出結論,驗證自己陳述的觀點。
(四)合理論證
在寫作之前,我們通過審題,把握材料,確定觀點(論點),然后思索選擇有力論據,最后進行論證。在論證過程中要有推理意識,也就是說,用批判性思維選取有力論據后,為向別人說明從論據中可以推斷出自己的觀點,需要對自己的論據做出論證。從中學接觸議論文開始,舉例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是學生熟悉且常用的,無論選哪一種論證方式,選哪一種論證結構(并列式、遞進式等),都得體現論證的合理性,切忌東說一句西湊一句,顯得雜亂無章,沒有說服力。例如,在論證鼓勵教育能促進學生學習,而懲罰教育不利于學生進步這個觀點時,如果學生只是把事實材料疊放在文章中,并美之名曰舉例論證,其實是不妥的。既是論證,就要明白論證的含義,而不是你把一個事實告訴別人就可以,重點是告訴別人這個例子是如何體現觀點的。
三、在評價中成長
評價包括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兩方面。從學生角度來說,教師應把評價的任務下放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嘗試分析文章的優缺點,倡導學生以提綱的方式理清文章的框架,弄清文章觀點是否明晰、所選材料是否有力、論證過程是否合理以及全文編排布局的邏輯是否嚴密等。既可以是學生自我評價,做進一步反思;也可以讓學生互評,形成思想上的沖擊。從教師角度來說,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及時地對學生的作文做出評價,給出可行的修改建議,指導學生做出完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杜威.我們如何思考[M].北京:新華教育出版社,2010.
[3]楊武金.邏輯和批判性思維[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