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蓉
【摘 要】通過從年齡、疾病、減壓節段數、對腦脊液危險因素的現狀分析,可評估出發生腦脊液漏的高危患者,一旦發生腦脊液漏,可及時進行護理干預,促進腦脊液漏的停止,促進切口愈合。
【關鍵詞】腰椎術后;腦脊液漏;危險因素;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6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腦脊液漏是腰椎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根據相關文獻報道,在臨床中,腦脊液漏的發生率大約為2.31%~9.37%[2]。本文便從腦脊液漏危險因素、護理干預2個方面進行綜述,降低腦脊液漏給患者帶來的風險。
1 腦脊液漏危險因素
1.1 年齡 張志平等[3]的研究中,年齡≥60歲腦脊液漏的發生率與年齡<60歲者相比,發生腦脊液漏無明顯差異,對比研究無統計學意義。李天旺等[4]的研究中,19例有腦脊液漏者的平均年齡高達(71.3±9.1)歲,顯著高于無腦脊液漏者的(60.5±8.7)歲,對比研究有統計學意義。筆者認為,因研究者對年齡界定的不統一,有待進一步研究。
1.2 疾病 李天旺等[5]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也提示Meyerding分度越高則術后腦脊液漏的發生率越高。回顧國內外文獻,指出腰椎滑脫的程度是腦脊液漏發生的危險因素。
1.3 手術方式
1 減壓節段數
王飛等[5]研究中指出單節段椎板切除比多節段椎板切除腦脊液漏發生增高。孟陽等[6]研究中單節段手術腦脊液漏的發生率為6.8%, 隨手術節段增多等于或多于4節段手術腦脊液漏的發生率為25.8% ,對比研究有統計意義。
2 護理干預
患者發生腦脊液漏后,必要的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腦脊液漏愈合時間。
2.1 引流液觀察護理 楊智敏[8]認為一旦確診腦脊液漏,不應負壓吸引引流,張秀珍等[9]建議術后早期改為低位正壓引流,引流管放置高度一般要低于手術切口約20cm,過低會增大引流量,導致患者出現頭痛、頭暈等低顱內壓反應,過高又會造成腦脊液回 流引發腦脊膜炎等嚴重不良反應。
3 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腦脊液漏危險因素的回顧,臨床護士可提前預知患者術后發生腦脊液漏的幾率,而可盡早對腦脊液漏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實現患者早日康復目的。
參考文獻
Ahn Y.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technical tips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12,9(4):361-366.
馬麗亞·瑪那普,孫晶晶.脊柱術后腦脊液漏的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5):918-919.
張志平,郭昭慶,孫垂國,等.退變性腰椎疾患后路減壓術后腦脊液漏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處理[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4(10):906-911.
李天旺,田鵬,趙力,等.退行性腰椎滑脫術后并發腦脊液漏的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8(2):136-139.
王飛,文天林,關凱,等.腰椎翻修術后腦脊液漏的發生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北京醫學,2017(2):160-163.
孟陽,沈彬,張琰,等.腰椎后路減壓融合術并發腦脊液漏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3(4):330-334.
楊智敏.脊柱手術后腦脊液漏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11):81.
張秀珍,楊慶紅.脊柱手術后腦脊液漏引流患者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學創新,2016(1):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