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語文教師要站在發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度重塑全面整體的新時代識字教學觀,可從遵循學習規律、探尋構字理趣、鑒賞文字美學、傳承漢字基因四方面著手,讓識字教學切實走向識字教育,實現師生素養共同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識字教學觀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出:“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睋诵抡n標明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這應該成為新時代語文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方向,這同樣應該成為我們貫徹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
現今,我們要站在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高度來重新認識識字的重要地位,它不僅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更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傳統識字教學觀僅把識字作為學習母語的基礎,把其教學視作進一步學習語文的附庸,所以大大削弱了識字教學本身的價值,引發了諸多教學行為上的偏差。
為此,筆者呼吁廣大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捍衛識字教學的首當之責,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作為其教學的終極目標,進而開掘識字教學的內涵,開拓識字教學的思路,重新塑造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全面整體的新時代識字教學觀。下面結合識字教學案例,談一些初步的探索與實踐。
一、遵循學習規律,強化語言建構與運用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識字教學是要讓學生在積累、整合、運用的過程中,實現語言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一)識字教學有助于豐富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
學生在入學前已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口語材料,通過識字教學,便可自然地將漢字的音、義和形有機地整合起來,這將有效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隨著識字數量的增多,學生就能進入獨立閱讀階段。通過廣泛的課內外閱讀,學生的語料庫逐步豐富起來。語料的豐沛,語感的積淀對學生的語言發展至關重要。
(二)識字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整合的能力
語言的建構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單字的理解和積累上,更要通過聯結與再造,形成一個漢字學習的知識系統。教師要幫助學生擁有“化零為整”的能力,將零散的字根據不同性質特征分門別類地整理,或根據其讀音,或根據其結構,或根據其用法,或根據其構造。學生在探索發現、實踐體驗的過程中,逐步明晰漢字音形義間的內在聯系。學生的識字也從感性走向理性,從認知走向思辨。
(三)識字教學指向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識字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對字音與字形的準確記憶,更要挖掘字義的價值,開拓語用的情境,讓文字在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真正“活”起來。如此才能將識字教學從機械繁復的抄默中解放出來,真正實現從無效、低效、短效到有效、高效、長效的轉變,從急功近利、應試教育向持續發展、素養提升轉化,切實發揮漢字在終身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二、探尋構字理趣,促進思維發展與提升
識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記憶存儲,而是積極的思維活動。如“美”的甲骨文,總使人生發無窮的想象:一位體態健碩的青年,頭頂華麗的飾品,手舞足蹈地縱情歡悅。可見,“美”不僅是外形的賞心悅目,更是內心的激情澎湃。漢字強烈的構象意識,將一個個抽象的符號變成了一幅幅具象的圖畫。學生的形象思維伴隨著字畫的展開被一點點地釋放出來。
如果說象形字激活了學生的形象思維,那么漢字中數量最龐大的形聲字則可充分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形旁賦義,聲旁表音”是形聲字的構字理據。如“桿”“肝”“竿”“稈”“趕”,在讀音上可根據音符“干”來預測。而字義呢,則可以根據不同表義的形旁來判斷。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邏輯思維過程,學生就能對這些音形相近的漢字進行準確辨識,減少書寫的錯誤。
探尋漢字的本源,就是探尋漢字外殼下的思維內核。借助于豐富而細膩的思維活動,識字的過程將變得更加輕松,更加有趣。
三、鑒賞文字美學,涵養審美情趣與創造
魯迅先生說中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這話精妙地展現了識字教學的另一重要價值,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創造精神。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漢字的音韻之美不僅潛藏在經典的詩詞歌賦中,也蘊藉在余音繞梁的聲律啟蒙中。
漢字不僅音美,更兼形美。傳說倉頡模仿自然之形,創造出“文”?!拔恼呶锵笾尽?。(山)呈起伏之勢,(水)顯潺潺之姿,(火)如熊熊烈焰,(田)似阡陌縱橫?!拔摹本褪且环嫞唤M“文”就是一卷流動的生活圖景。
單體為“文”,復體成“字”。“字”因其“形聲相益,孳乳而浸多”的特點,更顯出舒朗俊秀之美。要洞察字的形美,必須具有好的眼力,在每一次屏息凝神的提筆書寫中細細地體味。用筆的輕重疾徐勾勒出字的筋骨,點畫的連貫穿插凝結出字的血肉,布局的參差接應折射出字的神韻。怪不得有人把漢字書法看成是美的藝術創造,視作為調養身心的美的享受。
如果說漢字的音美與形美是一種來自感官的享受,那么漢字的意美則是一場心靈的際遇?!鞍荨笔莻鹘y而隆重的中華禮儀。在拜父母、師長、神明時都需將左右兩只手平展到胸前,頭低垂直到手的下方,以表示內心的恭敬。這也就是“拜”字的“右手”會比“左手”多出一橫的緣故。正因如此,漢字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更要引領學生去感應漢字中美的意蘊,陶冶出美的情操,滋養出美的心靈,這對學生在寫作中創造美文、融入真情實感也是大有益處的。
四、傳承漢字基因,浸潤與理解中華文化
漢字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而智慧的語言符號之一。漢字出現的本身就是一個傳奇。相傳造字鼻祖倉頡,額開慧眼,觀萬物之真,繪萬物之形。倉頡造字“天粟雨,夜鬼哭”,成為驚天地泣鬼神的創舉。
在冗長的歷史演變中,漢字頑強地生存下來,成為中華文化的活化石??梢哉f,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座寶藏,越往里走,越能窺見中華文明的智慧之光。古漢字(人)是一個人直立的側面。當人終于掙脫了四肢的束縛,就開始挺起腰背,以昂然的姿態站立于天地之間。(男)男子手持農具,在田間辛勤地勞作,(女)女子跪坐在織布機前,日夜穿梭。男耕女織就是先民們安居樂業的幸福表達。
物質生活的富足推動了人類對精神世界的追求。白天頭頂上閃耀的火球,被稱為“日”,“夸父逐日”象征著對光明與理想的不懈追求。夜晚皎潔的玉盤高懸夜空,被稱為“月”,那是思念的信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鄉愁。高山險峻,阻擋不了“愚公移山”的決心;滄海無情,泯滅不了“精衛填?!钡囊庵?。漢字背后的傳奇故事書寫著華夏民族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去承接,去發揚。在漢字教學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忽視了學生對母語文化的感知與認同,要讓學生在母語文化的浸潤與理解中不斷地健全自身的人格。
綜上所述,識字教學一定要取法乎上,教師要站在發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度,重塑全面、整體的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新時代識字教學觀,讓識字教學切實走向識字教育,最終在提高自身語文教學專業素質的過程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啟迪學生心智,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從而實現師生共同成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M/OL].https://wenku.baidu.com/view/ae7f77912e3f5727a4e96223.html,2016-02-2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姚敏,女,1977年生,江蘇蘇州人,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校教師發展處主任,高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與研究。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