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摘 要:改革開放40年來,黨風廉政建設經歷了從改革開放初期、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個階段。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總結黨在改革開放40年來作風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歷史經驗,對于我們當前把握科學的工作規律,推進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有著深刻的啟示。
關鍵詞:改革開放40年;黨風廉政建設;發展歷程;經驗;啟示
中圖分類號:D2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5-0097-03
從改革開放初期,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時期,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整整40年中國共產黨始終牢牢把握作風建設的前進方向,扎實推進作風建設。結合當時的歷史特點和時代條件,針對黨面臨的新形勢,建立和完善相關機制,為黨的作風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和制度支撐,為我們在新時期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改革開放初期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內容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隨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客觀分析和反思了改革開放給黨帶來的新挑戰和新的考驗形式,對改革開放初期黨的作風廉政建設進行了積極探索,開啟了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歷程。首先,樹立優良黨風,強化廉政建設。鄧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開放與廉政建設要堅持“兩手抓”的方針,遏制黨內出現的各種不正之風,要把廉政建設貫穿到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去。其次,推動作風建設制度化。1979年11月,鄧小平同志做了《高級干部要帶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報告,指出:“整頓黨風,搞好民風,先要從我們高級干部整起。”同時,在政治體制方面,針對干部的選舉、招考、任免、考核制度的不完善進行了改革;在經濟體制方面,堅決打擊經濟犯罪并禁止黨政機關干部經商。最后,在教育基礎上,依靠制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分期分批對黨的作風進行了一次以思想教育為核心的整頓。同時他清楚地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僅靠教育遠遠不夠,黨風廉政建設關鍵在于制度,要完善健全監督體制和相關法律法規,以確保黨員干部有嚴格的紀律與考核制度。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礎上推動黨的作風建設制度化,在教育基礎上,依靠制度樹立黨的優良作風,強化黨風廉政建設,開辟了黨風廉政建設新局面。
二、深化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同志在新時期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對黨風廉政建設進行不斷探索,繼續向前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同時將黨的建設提到了“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密切黨群關系。普遍進行黨內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的再教育,積極拓寬和疏通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渠道,努力開辟聯系群眾的新形式、新方法,以更廣泛、更深入的方式聽取群眾意見和要求。其次,堅持以理論學習推動作風建設,推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黨中央開展了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活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把黨的作風建設提高到關系黨、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最后,完善監督機制與推進廉政法制建設。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中央不斷完善黨政監督機制,加強了人大、民主黨派、黨內監督以及輿論監督,并不斷推進廉政法制建設。在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份針對黨風廉政建設制定的指導性文件——《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這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步入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在步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以黨的先進性建設為基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黨的作風建設,進一步推進了黨風廉政建設。黨的十六大以來,為了增強黨員干部的廉政意識,先后開展了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總結以往反腐倡廉工作的經驗,又根據新形勢的變化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目標。黨中央強調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反腐倡廉建設,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弄虛作假,以優良的黨風帶動民風,將黨風廉政建設事業推向新的局面。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創新性地提出黨的“反腐倡廉建設”概念,進一步凸顯了黨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要求。
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世情、國情以及黨情的深刻變化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論斷,以黨的作風建設作為黨建的突破口,繼續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推動黨風廉政建設。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直面黨風廉政建設當中存在的問題,對于黨內外的新形勢、新挑戰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分析。黨中央在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中明確提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任務。新起點新征程就意味著新的歷史使命,而面對新任務新要求,黨的作風建設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四種考驗”和“四種危險”,這就要求黨必須更好地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因此,在科學分析黨的作風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形勢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開展了新一輪黨的作風建設的探索。以黨風廉政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召開了多次會議、制定了多個文件、采取了多種措施,步步深入黨風廉政建設。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其內容涉及范圍廣泛兼具強勁的執行力。為了解決黨員領導干部中存在的脫離群眾的問題和作風問題,進一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作風建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3年4月召開會議,決定在全黨范圍內分批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5年4月啟動“三嚴三實”活動,要求縣級以上領導干部按照“三嚴三實”的標準,堅持邊學邊查邊改,著力解決不嚴不實問題。2016年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領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對全體黨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其成為合格黨員。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2018年2月 2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要“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五、改革開放40年來黨風廉政建設的經驗
(一)黨風廉政建設始終要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密切加強黨群關系
唯物史觀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由人民群眾所推動的”,而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人民群眾。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到執政以來一直都是嚴格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是領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政黨,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就決定了黨風廉政建設必須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時刻圍繞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而進行。黨與人民群眾的良好關系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關鍵,中國共產黨只有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才能在探索執政的過程中提升自身能力,樹立優良的作風。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得以有今天的成績,是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結果,而形成的黨的群眾路線是我黨克敵制勝的法寶。中國共產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在探索黨風廉政建設的過程中,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堅持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時刻圍繞人民群眾,密切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全民參與的監督體制,從而達到懲治腐敗的目的。
(二)黨風廉政建設始終要放在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
黨風廉政建設關乎民心所向,關乎黨的事業成敗和國家的生死存亡。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一直走在抓黨風廉政建設的路上,黨風廉政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優良的作風,對于黨和國家而言猶如一面鮮艷奪目的旗幟,可以凝聚人心、激勵人們團結一致;可以促進、鼓舞和鞭策黨員;可以得到人民的誠意擁護。但不良的作風,就像一種傳染性病毒,是黨、國家和社會的毒瘤,侵蝕著黨的健康體質,毒化著社會的風氣。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黨風廉政建設,把它擺在“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突出位置,將黨風廉政建設貫徹到改革開放的工作中。在此基礎上,黨要始終對作風建設給予高度重視,深刻分析黨風廉政建設的復雜性、長期性、艱巨性和重要性,將黨風廉政建設放在“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使黨風廉政建設貫穿于改革開放全過程。
(三)黨風廉政建設始終要發揮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加強其教育與管理
黨風廉政建設要從領導干部抓起,自己先做好再去要求別人,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強化責任意識。行政領導者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要起帶頭作用,要求下屬做到的,自己先做好,重要工作要親自部署,關鍵環節親自參與協調。領導干部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的標桿,要樹立正確的黨風,嚴格遵守黨紀。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對于干部隊伍的建設,注重加強黨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歷來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培養黨員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使廣大黨員干部樹立優良作風,增強其抵御各種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蝕的能力,從思想上建立起防腐控腐強有力的防線;同時,黨不斷完善干部選拔 、任用機制,重點加強考核和了解干部的日常作風狀況,從干部的平常表現中了解其黨性修養、政治品質和道德境界。堅持嚴格按照黨章和《干部任用條例》規定的條件選拔任用干部,堅持任人唯賢的原則,做到公平公正,嚴格按照政策和程序辦事,并自覺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以堅強的黨性、優良的作風為黨和人民把好關,為黨和人民群眾選出德才兼備、具有優良作風的干部。從而為加強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建立健全嚴謹、科學和務實干部人事工作體系和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四)黨風廉政建設要始終堅持科學的理論指導,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正確的思想路線,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與實踐相統一的基本規律,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逐漸形成一系列正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經得起長期實踐檢驗的黨風廉政建設的科學理論。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正確的民主與法治方向,一方面完善黨內法規,且不論職務大小、地位高低,都要嚴格地執行這些法規,另一方面積極領導建設國家層面的法律制度,率先遵紀守法,使反腐倡廉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持圍繞黨的任務與目標開展黨風廉政建設,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任務堅決懲治腐敗,糾正不良作風;堅持運用系統的方法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黨根據“標本兼治”的方針,建立起懲治與預防腐敗體系,使作風建設涉及黨的宣傳、教育等各方面的工作,與其他工作可以進行整體和局部的互動,互相配合,統籌推進。隨著黨的地位、所處形勢和任務的變化,黨的作風建設既要一脈相承又要與時俱進,在面對新時期所提出的新任務、新挑戰時,既要繼承前人的正確的科學理論,又要研究分析新情況,實事求是,針對性地提出新思想。開闊眼界,總結作風建設寶貴的經驗教訓,一脈相承,又根據新的實踐發展和要求努力探索新規律,與時俱進獲得新成果。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6-219.
[2]江澤民.江澤民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胡錦濤.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0.
[6]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
[7]林學啟.改革開放以來廉政制度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理論學刊,2008(8):25-28.
[8]習近平.關于深化“四風”整治、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指導意見[J].黨建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