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留芳
摘 要:高職教育如何同社會發展、經濟建設與時俱進,培養出一大批具有綜合素養的優秀合格人才,是關系到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改革中的前途問題。本課題組的研究結果希望能為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養提供建議和意見,通過調研和數據分析提出一套適合評價我院學生綜合素養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職學生;綜合素養;評價體系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素質教育"認識的不斷深入,各高校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也有了新的認識。越來越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和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精神等素質的培養,只注重學習成績,不注重綜合能力的傾向得到了一定的轉變,單純的學習成績已不是學生綜合評價的唯一指標。
1. 大學生綜合素養的基本內涵分析
針對我國前一階段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術或藝術,但缺乏作為現代人的綜合素養的普遍現象,提出當代大學生必須具有的幾個基本素養:政治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人文素養、心理素養。當代青年,包括大學生,倘能自覺地把自己置于一個新的模型當中,吸收一些新的元素,必能更好地置身于社會。
2. 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養評價體系的建立原則
綜合素養評價是對學生在校表現的各方面作為一種價值判斷,而要準確地進行這種判斷,其關鍵和核心是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必須能夠發揮一定的指導、檢查、控制和激勵作用,但也要簡明扼要,容易操作,所以在建立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需遵循以下的原則:獨立客觀性原則,導向明確性原則,全面系統性原則,指標創新性原則。
3.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養評價目標
政治素養發展方面目標:通過評價,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科學素養方面目標:通過抓課堂評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教師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了解學生學習中的需要,發現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具備良好的學習品質,建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
藝術素養方面目標:通過評價,讓學生個性、特長充分展露,人人都有廣泛興趣,人人都能實踐操作。
人文素養方面目標: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心理素養方面目標:通過評價,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社會適應、心理健康情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4.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養現狀分析
1)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于2018年10月份從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六系的16個專業中抽取了500名高職學生,進行現場書面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472份,有效率為 94.4%。該研究樣本涵蓋了學生的各個層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調查結果
(一)政治素養
統計結果表明,有416名學生已經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88.1%,其中有23名(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5%)已經被發展為中共黨員,有273名(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58%)已經被確認為推優對象和入黨積極分子。在56名未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中,有50名學生表示準備向黨組織遞交人黨申請書。學生入黨動機的調查顯示,88.6%的學生的入黨動機是正確的,他們信仰共產主義,想早日成才,為社會多作貢獻,但也有少數學生入黨是為尋求精神寄托、隨大流、畢業后好找工作、追求執政黨的好處等。
(二)科學素養
天文學問題的正確率,相處于較低水平主要是因為天文學教育的缺失與天文普及的缺乏,眾所周知天文學是自然科學類別中唯一在義務教育階段沒有開設的學科。因此由于相應的人才缺乏,導致了天文科學的普及受到限制。
(三)人文素質
問卷統計結果表明,高職學生對歷史知識了解的比較少。應該說,這五道題并不難,大學生都應該知道,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能全部寫對的同學寥寥無幾。
能夠全部寫出中國四大發明的只有89%,能夠全部寫出四大文明古國名稱的只有49.15%,能夠正確寫出中國各個朝代名稱的只占47.03%,知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描寫誰的占42.58%,能回答“歷史上第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是什么”的只占11.02%。
(四)藝術素養
學生對樂曲知識的了解情況。課題組設計了一個問題,即《二泉映月》、《十面埋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命運交響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滿江紅》、《天鵝湖》、《藍色多瑙河》、《義勇軍進行曲》、《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曲作者分別是誰。從回答結果看,沒有一名學生能全部答出,只有4名學生答對8個。
(五)心理素質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絕大多數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較好,能夠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心理素質不太好,是我們思想教育工作的重點。
5.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養的途徑
1)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主義教育的目的在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德育在人才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起著方向、靈魂和動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當代高校培養出的人才,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品德,因此,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很重要的內容。
2) 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心理素質是人的素質的核心因素,是使人的素質各部分聯系起來成為主體自身能動發展的內部根據。因此,要培養合格優秀的大學生,必須對他們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3) 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實施創造教育模式的課程改革
高校原有課程體系設置在指導思想上存在著普遍的不足,如過淡的文化陶冶使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思想底蘊不夠,過窄的專業教育,使學生的學科視野受到限制,也對當今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必須實行課程改革。
4) 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
5) 大力開展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提高藝術素養
高校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是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要大力開展社團活動和話劇節、文化藝術節等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受到陶冶。
6. 結論
長期以來,我國都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但實質上現行的考試體系漸成為了素質教育發展道路上面的絆腳石。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完善高校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及評價研究,不僅能夠引導教育工作者加深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化發展,而且能夠指導高職院校學生進一步明確自我發展方向,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惟.解析基于職業素養的高職學生素質教育[J]. 教育與職業. 2014(36)
[2]石望東.高職學生素質教育有效途徑探析[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