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華
摘 要:在水環境監測中,質量控制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并且貫穿于水環境監測布點、采樣、樣品測定、數據處理與審核等全過程。為了進一步提升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有效性,需要加強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
關鍵詞: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思考
引言
在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用水量顯著增加,與此同時,各行各業所排放的污水量也大幅提升,這給水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所以,應加強水環境監測的開展,并做好質量控制工作,保證監測數據的可靠性,為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
1.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意義
所謂對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主要內容是經過多個過程對水環境監測質量的控制機制、對監測結果的精確度進行嚴格的規范,并對水樣的采樣地、采樣的方法和采樣的過程以及樣品的保存過程進行良好的控制。對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要求,能夠保證人們合理地建立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機制,并保證監測結果的足夠精確;對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措施必須做
到面面俱到,這就要求相關監測人員既要細心、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對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目的主要是保證水環境監測結果的精確性和準確性,并保證監測結果能夠被企業合理應用,水環境的水資源質量能夠滿足社會大眾的生產生活需求。
2.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現狀
最早的水環境監測技術是人工抽查法。所謂人工抽查法就是指定點定時選取某河流斷面進行水樣的采集,并將采集到的水樣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這種方法具有監測不及時、監測的數據不夠精準的特點。第二種水環境監測技術是水質移動監測系統,它是運用移動監測車并配備便捷式水質實驗室來現場檢測水質,然后再通過 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 GPRS/GSM 無線數據通訊裝置進行水環境的監測。第三種水環境監測技術是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它也被稱為水質自動監測系統或者實時監測系統,該系統對水環境進行監測的主要方法就是將水質自動分析儀器和傳感器進行組合,從而實現在線多參數的自動監測。
加強對水環境的監測刻不容緩。我國社會經濟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生存的自然環境卻面臨著極大的破壞和嚴重的污染,其中包括水環境的破壞和污染。水環境被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和污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生產用水安全,水環境的監測質量控制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
2.2 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中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影響著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有效完成。
第一, 目前的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統一,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水環境監測工作的職責也需更加明確。這些都導致了控制工作的混亂及效率低下。
第二,質量控制工作的執行力度不到位。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對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工作成為表面工程,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效果。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員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不足,專業性不高,業務知識方面沒有得到及時培訓更新,就會影響到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水平及結果。
第三,在相關工作中還存在信息登記不準確等失誤,如標準物質、化學試劑等的出入庫信息登記不準確,這都需得到進一步減少,避免產生嚴重后果和影響。
3.加強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對策
3.1 樣品采集質量的控制
好的樣品采集質量是水環境監測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礎,要保證、提高樣品采集的質量。
第一,采集前工作。水樣采集工作專業性很強,因此要保證采樣人員持證上崗、具有專業素養,這是保證采樣工作準確性的必要前提之一。在采樣人員的工作方式方面,要對其進行分小組,其中每個小組人員不小于2 人,確保采集過程的順利有效進行。開展水樣采集前,根據待測物質的性質正確選擇所需器具,熟悉器具并對其加以清潔、干燥,使其不影響待測物質的性狀。
第二,水樣采集工作。水樣的現場采集工作要保證所采集水樣可真實反映研究水體對象的狀況。由此,在現場采集時,要合理布局采集點,使保證采集樣本多樣性的同時,保證樣品具有代表性。樣本數量要合理,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同時注意對采樣深度的把握,如果采集對象是地表水、受污染水體,則要努力避開水表面的漂浮物,包括油污等;如果研究對象的水深較深,則需采集一定深度以下的水,而不能采集表面的水,這樣才能保證采樣性質與研究對象內部水質性質最一致;如果采集點的水較淺,則要注意不可觸及水體底部,避免水底泥沙等物質擴散進而影響水樣采集,等。要科學選擇采集手段,目的是避免對樣品的污染,保證其研究價值。完成樣品的采集后,要對樣品進行統一編號,正確分類,并完整填制采樣單。
第三,水樣運輸與保管。要保證水樣性質和采集點水質的一致,就要注意水樣的運輸與保管。要充分了解待測水樣的性質,在運輸前做好科學的運輸方案,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形要有同時應對的措施預案,同時盡量簡短運輸時間,這都是為了使采集的水樣不受、少受影響,不會發生性質的變化,真實體現監測點水環境情況。
3.2 實驗室測試質量的控制
要實現對水環境監測質量的控制,就要注重對實驗室研究環節的控制。具體要從實驗室環境、實驗工具、實驗手段等方面進行控制。
第一,實驗室環境方面。要對實驗室環境的清潔度、溫度、濕度等進行合理控制,使其可最大程度維持采集樣品的性質不受干擾。在對樣品進行分析前,徹底清潔實驗室,進行消毒,抑制細菌,控制污染。要根據水樣性質調節實驗室溫度、濕度至合理范圍,最小化其對實驗過程的影響。實驗室環境控制的目的是保證待測樣品性質不發生變化。
第二,實驗工具方面。要對所使用的儀器、器皿、試劑進行質量控制。在樣本實驗前,檢查并清潔儀器、器皿,保證其清潔度,要反復測試儀器,保證其精準度。要及時清洗、晾干實驗中使用過的器皿,使其始終清潔??茖W調配試劑,注意實驗用水、試劑等的存放,經常檢查,保證試劑的有效性及純度,防止實驗用水因存放不當而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實驗。
第三,實驗手段方面。科學設計實驗過程,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操作,要具體化對樣本的監測分析的步驟,每一個步驟都要精益求精,最大化減少誤差,保證測試水平,確保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3.3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質量控制體系
應重視并加快對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使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活動的規范進行。同時,要完善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對質量控制的管理,確定環節標準,規范運行秩序,明確各部門及人員責任。水環境監測的各部門之間要分工明確,但同時要加強部門間信息交流,實現協調工作,這樣有利于效率的提高。要增強監測人員的責任意識,要認真積極地進行監測質量控制工作,并對監測人員進行嚴格監督,使其按照規章制度、按照規范進行標準化的監測工作,實現有效的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將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建設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使其實現系統化的水環境監測、分析、監督、評價等,是實現有效的水環境監測質量控制的重要措施。定期對監測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使其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庫,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在提高監測水平的同時,能應對實際操作中的各種新舊問題,使監測數據更加可靠精確。
參考文獻:
[1] 侯鍵雙.淺析我國水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26.
[2] 徐靜波.加強水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措施初探[J].科技資訊,2013(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