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楠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許多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美文章,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給予學生審美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起著重要作用。以長春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壯麗山河”單元中的《望廬山瀑布》為例,對其教學策略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長春版;“壯麗山河”
一、介紹詩人,了解古詩創作風格
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創作風格,為加深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教師在古詩教學中,應當先讓學生了解詩人的生平經歷,進而對詩文的深層含義有所感知。例如,在對《望廬山瀑布》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先向學生介紹該詩的作者李白。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號青蓮居士,素有詩仙之稱,他的寫作風格以奇特、豪放為主。通過對詩文作者進行介紹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背誦曾經學過的由李白所作的詩詞,如《早發白帝城》《靜夜思》等。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會對李白創作的詩詞有一個初步的感知和理解,由此可為接下來的詩詞風格探尋奠定基礎。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學會詩文,而且還能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從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做了鋪墊。
二、創設情境,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詩人以寫詩的方式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這種感情通過形象化后便可構成一種意境,再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由此可見,古詩對于形象的描繪非常重視,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若是能夠將語言與形象有機融為一體,把古詩中描繪的形象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則可進一步提升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對《望廬山瀑布》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工具,為學生展示廬山秀麗的風景,逐一向學生介紹各個景點,當介紹到廬山瀑布時,可以給一個放大后的特寫,聲情并茂地為學生介紹廬山瀑布。在廬山所有的景觀當中,廬山瀑布最為壯觀,飛濺的水流在青山的映襯下,讓多少文人墨客對此地心生向往,就連詩仙李白在看到廬山瀑布后,都為其賦詩一首。此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入詩文,讓學生對《望廬山瀑布》進行品讀,進而從中感受到祖國大好山河的壯麗和秀美。
三、字斟句酌,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中國的古詩詞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所有的古詩在用詞上都十分簡練,每一個字和詞都可以說是在千錘百煉中孕育而成,基本上不能用其他的字詞進行替代,否則將會破壞詩文的語言美。因此,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關鍵字詞的分析理解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將詩文中抽象的字詞直觀化、形象化,從而使學生能夠抓住精妙的詞語,經過反復推敲,體會作者用詞的微妙之處。例如,在《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中,“日照香爐生紫煙”一句的“生”字運用得非常絕妙,如果教師僅僅利用口頭的講解,很難使學生有深刻的體會,而借助視頻短片則可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教師可向學生提問“生”為何意?作者為什么不用“升”字。隨后讓學生觀看視頻,畫面中奇峰林立、草木蔥蘢,香爐峰被煙霧籠罩其中,隨著陽光的照射,紫色的煙霧從山谷中升起。從畫面中,學生感悟到“生”字的微妙,即煙霧是產生的,并不是單純地升起,從而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深層含義。
四、引導誦讀,揣摩古詩的思想情感
古詩詞比較押韻適合朗讀,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中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誦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對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合理運用,將詩文中的畫面直觀呈現出來,并配以旋律優美的音樂,從而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創作時的情感,由此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例如,在《望廬山瀑布》的朗讀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象,再播放韻律悅耳的配樂錄音,讓學生認真地聽、仔細地看。學生很快發現,“生”要重讀,并放慢速度,凸顯煙霧升騰的景象;詩文的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在讀的時候,吐字要強勁、有力,聲音要響亮,“三千尺”采用了夸張的寫作手法,讀時可適當拖長,增強氣勢;“疑”是作者的大膽想象,應重讀,借此來突出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嘆之情。當學生逐步掌握了詩文的朗讀技巧之后,教師可以先讓他們跟著錄音試讀,然后再關掉錄音,這樣學生很快讀出了詩的韻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審美素材,讓學生領略祖國的壯麗山河和秀美風光,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給學生帶來審美體驗。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將古詩教學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引領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深入揣摩古詩的思想情感,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林愛珠.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8(12):165-167.
[2]黃艷瓊,楊希.淺析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建與運用[J].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2018(12):132-134.
[3]田麗芳.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以讀引寫”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8(1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