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錒鑭
摘 要:深厚的文化素養是語文的核心素養之一,而國學經典作為人類文化載體的精髓,蘊藏著濃厚的文化積淀,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最佳學習材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國學,讓閱讀國學變成“悅讀”國學呢?對此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國學;興趣;感官;悅讀
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要把國學經典納入中小學語文課程。國學經典是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積淀,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但是一提到國學,很多學生首先就會想到背誦,覺得國學很枯燥。那如何讓學生喜歡上國學呢?這正是筆者所要探討的“悅讀”之路。
一、以視覺上的沖擊促“悅讀”
古詩把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妙筆融為一體,“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詩中有理”,既閃耀著美的光彩,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那么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美呢?試想,我們帶著學生走出課堂、走進校園,所有的孩子圍著幾棵早春的柳樹,這時我們一起欣賞賀知章的《詠柳》。當學生看到長出了嫩綠新葉的柳樹,柳枝絲絲下垂的樣子,在春風吹拂中飄動,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明白詩句的意思。看著柳樹讓學生吟誦《詠柳》,相信學生的興致一定高漲,對柳的熱愛之情也會油然而生。其實大自然就是課本,大自然就是課程資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資源,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官去學習詩句、欣賞詩句。相信愛上自然的孩子,也一定會愛上有關自然的詩。
二、以聽覺的渲染促“悅讀”
自古以來,文學與音樂就有著一種不解之緣,無數詩文名家常常在音樂中捕捉靈感,在音樂中陶冶性情,更有如王維等人,本身就是擅長音律的音樂家。詩與樂的關系密切,詩三百皆有曲調。所以在古詩詞的誦讀中,適當地引入音樂是非常必要的。在音樂的烘托下,無論是歡快活潑的,雄渾壯麗的,抑或是悲愴低沉、曠遠惆悵的,都能激發人們豐富的想象,給人以無限的美感。例如在讓學生誦讀岳飛的《滿江紅》時,介紹了寫作背景,大概了解了詩意,這時配以《十面埋伏》的音樂,隨著高亢激昂、大氣磅礴的音樂,岳飛那想要殺敵以報國家,奪回北宋舊地的愛國情懷和壯志豪情,卻無奈朝中腐敗,皇帝昏庸無能竟對金國求和而產生的滿腔悲憤情感就會自然而然地生成。在音樂中我們一遍一遍地誦讀《滿江紅》,因為有了音樂的渲染,學生的興致濃厚,情感不斷深入……
三、以嗅覺的享受促“悅讀”
明末清初的文學家錢謙益提出要以嗅覺作為審美鑒賞的主要“感官能”,因為由嗅覺所產生的感受是多層次的和豐富、深刻的,而且氣味比其他任何感官感受到的東西更能傳遞記憶的內容。可是嗅覺的作用雖然強大,但它又常常被人們所忽略。所以我們如果可以充分開發和豐富自己的嗅覺感知,那生命中許多微妙的歡樂就會在不知不覺間與我們相遇。同樣,在國學學習中我們如果能巧妙地運用嗅覺去感知事物,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更加真切而生動地體味事物特性,加強對國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如在學習《詠梅》“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時,帶著學生聞聞梅花,相信學生馬上就會愉悅地體會到“為有暗香來”的奇妙之處。可能許多年過去了,當你再聞到它時,你仍會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
四、以味覺的刺激促“悅讀”
人的味覺本身有記憶性,我們常常通過熟悉的味道回憶過去的時光、人和事情。正如文人離鄉背井,漂泊異地異域,因而寄鄉愁于食物,不厭其煩地敘寫自己的味覺記憶。所以將味覺運用到國學經典誦讀上,將味道與記憶結合起來,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與學生一邊品讀宋朝張耒的《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一邊品嘗粽子,相信此時的粽子會讓我們嚼得唇齒留香又回味悠長,有時候還會帶著點薄薄的凄涼傷感。這種粽子的味道,就會讓我們記憶深刻,當我們再吃粽子時,當時的記憶會不斷涌現……
五、以觸覺上的體驗促“悅讀”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活潑好動,在國學誦讀時,我們何不將誦讀的內容與學生愛玩的天性結合起來呢?正當早春,當我們在一起誦讀“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時候,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便涌現在我們的腦海中。相信此時學生一定很向往那些孩子,也想去放一放風箏。童心就是詩心,孩子們喜歡,古詩才會有生命。此時我們帶著學生去放一放風箏,學生一邊看著高高飛起的風箏,一邊學習風箏詩,相信那一個高高飛起的風箏一定寄托了他們的理想和憧憬。
以上多種感官的調動,并不是將各種感官體驗割裂開,而是要相互協調、相互融合。相信在國學經典學習中,教師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感知作用,一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詩的意境、賦的韻律、詞的燕樂,讓學生走上“悅讀”之路,愛上經典……
參考文獻:
[1]張文俠.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談談小學國學經典教學[J].情感讀本,2017(32).
[2]馬麗芳.讓國學經典融入語文教學[J].教書育人,2017(31).
[3]丁紅云.淺談音樂課堂教學中藝術情感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