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游戲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在初中體育課中的應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促進其智力體力的全面發展。從備課、課前、課堂等方面闡述了游戲教學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實施。
關鍵詞:初中體育;體育游戲;體育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枯燥乏味的體育教學模式,增加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體育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將體育游戲引入初中體育教學,可以使體育教學生動有趣,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初中生年齡都為十多歲,正處于成長期、叛逆期,智力、體力都在快速增長。體育游戲教學的應用將高效影響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和鍛煉身體的習慣。體育老師通過設置形式不同的游戲活動,不但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學生在游戲中,鍛煉了身體,切實理解了團隊精神,提升了綜合素質,提高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游戲教學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實施。
一、課前做好充分備課
體育游戲教學不是單一地在課堂上做游戲,而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體育游戲的引入,要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在上體育游戲課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在組織體育游戲教學時,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如備教材、教具、備學生等。體育游戲要有很強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選擇的體育游戲必須和體育教學的計劃一致。要認真設置好游戲的時間,組織好學生,安排好游戲的場地和使用的器具。體育游戲的開展要以學生的性格特征和承受能力為依據,確保體育游戲的合理性,同時還要將游戲規則和活動時間向學生講清楚。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游戲的作用,高效達到教學目標。開展體育游戲時,要突出其教育性、條理性、思想性,使學生在游戲時掌握相應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身體得到鍛煉,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因此,初中體育教學必須有的放矢地選擇游戲,要注意每一場游戲的學生的承受程度。同時,在組織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對每一場游戲做出明確的解釋和示范,并結合學生活動實際正確引導,以期達到每一場游戲的良好效果。
二、課堂起始階段融入
在體育課堂的起始階段,體育老師適當地融入游戲,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狀態下進入體育鍛煉之中。因此,在體育課前的準備活動中,無論是簡單準備還是專項活動準備,都可融入相應的游戲環節。如在熱身活動的過程中,開展慢跑或爬行比賽,讓學生在活動中活躍身心。在定位操訓練時,融入鉆山洞體育游戲,既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在運動中使學生身體迅速進入運動準備狀態。體育游戲活動對開發初中生的智力、增強體質、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功不可沒。因此,在體育課堂的起始階段,體育老師一定要以游戲的導入來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
三、在游戲中強化技能
體育技能教學是鍛煉初中生體質的重要途徑。體育活動主要有走、跑、跳、爬、扔等基本模式。通過這些體育形式的鍛煉,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體發育、智力開發和個性發展。很多體育基本技能需要反復地進行練習,在鍛煉的過程中很是枯燥單調,很多學生經常在基本技能訓練中偷懶或干脆不鍛煉。將體育游戲引入初中體育教學,不僅增加了體育教學的趣味性,還調動了學生練習基本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的質量,強化了學生的動作技能。例如,在進行籃球基本技能訓練時,可以將“活動籃筐”“投籃晉級”“一人運兩球”等游戲巧妙引入,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籃球操作的基本技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又如中長跑等田徑教學中,可以改變四周運動軌道,讓學生圍繞五邊形圖或三角形圖進行追逐和接力跑。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時發揮現場游戲的指導示范作用,除了讓學生做好準備外,還要關注游戲中的密度和氛圍,對每場游戲及時準確給予肯定與糾正,同時對學生的運動負荷進行及時變換和調整。
四、游戲教學后要總結
體育游戲活動結束部分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安靜狀態。在體育課程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舉行一些較為輕松的游戲,這些游戲的主要作用是緩解學生在學習體育技能時的緊張氣氛,同時能夠使學生在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中逐漸放松。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加積極地進行下次體育課程的學習。在體育游戲課結束之后,體育老師要對本次體育游戲和體育教學作出總結,對游戲的結果進行公正的評議,指出各個小組在游戲中的具體表現、技能技術運用的優劣,并提示在游戲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同時,對于游戲中獲勝的活動小組要進行表揚,并對學生在進行游戲時存在的典型問題進行合理的糾正。
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能夠改變傳統體育教學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在體育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將體育游戲正確地運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去?;顒咏Y束后,還要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指出優缺點。只有這樣才能圓滿完成教學目標,真正實現師生同樂,高效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鄧平.體育游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龔堅.體育游戲與健康[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林卓亮(1983.10—),男,本科學歷,初中體育一級教師,從事初中體育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