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芳
摘 要: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通過口頭的一句“回家預習”來提醒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預習。但是,因為缺少預習指導,大多數學生的歷史知識預習能效都較為低下。因此,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預習指導來提升學生的知識預習效果,并促使學生借助其預習成果高效實現歷史課堂的有效參與。
關鍵詞:初中歷史;預習;教學效果
思想家朱熹曾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痹诔踔袣v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學習知識,還需要告訴學生探究知識的方法。因此,教師應該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通過課下預習的開展來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與知識掌握能力。同時,預習并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責任,教師同樣需要做好教學引導來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預習能效,并促使學生在有效的預習指導中完成知識的掌握和自主預習能力的提升。而且,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從查找背景知識、查看網絡資源和整理預習資源等方面來進行自主預習,進而借助其預習成果來推動歷史課堂教學,最終實現學生歷史探究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知識背景查找,初步認識
在歷史預習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背景進行查找,并通過翻閱資料對相關歷史階段進行詳細了解,進而通過歷史背景的預習對課本中歷史事件的發展、人物的行為進行合理化分析。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歷史知識的背景入手,并從背景的預習中實現學生對歷史課本知識的初步認識。
例如,在學習《兩漢的科技和文化》這一課時,筆者事先要求學生針對這一課知識的背景進行資源查找和了解,并通過預習來實現對課本知識的初步認識。經過課堂上預習成果的檢查,筆者發現:學生經過筆者的預習引導已經了解了這一課即將開展的教學內容,并從“科技與文化的發展”大背景以及“造紙術出現前的記錄手段”等小背景展開知識預習。學生的預習成果顯示,學生既從“兩漢社會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等角度進行了科技與文化發展背景的展示,又從造紙術發明之前印度使用樺樹皮和棕櫚葉等背景知識的整理來進行課本知識背景的深化認識。學生通過自主預習,不僅對課本知識建立了強烈的學習和探究興趣,也通過全面預習,對課本知識實現了初步認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知識背景的查找來幫助學生提高預習能效,并促使學生在預習中完成知識的初步認識和認知。
二、網絡資源查看,增進了解
在網絡資源日益豐富的今天,歷史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通過網絡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預習,并促使學生在網絡資源的使用過程中建立歷史學習興趣,增進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歷史相關的網絡視頻資源來提升學生的預習興趣,并促使學生通過網絡資源的查看來進行課本知識預習,進而完成對知識的深入了解。
例如,在學習《難忘九一八》這一課之前,筆者為了加深學生對日本侵華戰爭的了解,便要求學生利用前一天的課下時間選取北京電視臺制作的紀錄片《揭秘九一八事變》來進行觀看,并要求學生通過紀錄片中展示的事件來進一步了解“九一八事變”。同時,通過認真觀看紀錄片,通過“九一八”事件的爆發、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西安事變的發生等事件的推進,學生了解到了這一歷史事件的基本發展過程,也明白了東北迅速淪亡的原因。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被影音資料的展示過程吸引了學習注意力,還通過直觀的影音資料立體、深刻地感受到了民族危亡的危險性以及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重大歷史意義。因此,通過網絡資源來進行歷史預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歷史探究積極性,還能通過網絡直觀的資源來強化學生的知識認識。
三、預習資源整理,深化理解
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資料查找、網絡資源查看等活動完成知識輸入型預習活動后,還需要引導學生從預習資源整理的層面來進行知識的整理和統籌,并借此來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進而促使學生在資源整理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深化理解與課堂的學習展示。
例如,在學習《美國的誕生》這一課之前,筆者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并要求學生在常規資源查找的基礎上進行資源整理,制作成PPT在課堂教學時加以展示。在正式開展歷史教學時,筆者發現有的學生將預習資源整理的PPT儲存在U盤里拿到了學校,還有的學生打印自己整理的資料。筆者肯定了學生的預習工作,并要求學生在班級中進行資料傳閱或電子展示。同時,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由于學生的有效預習,學生不僅對課本中出現的各種圖片和史料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還對于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和影響有了更深化的認識和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預習資源的整理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并借助預習整理幫助學生在預習中實現知識理解、在課堂中實現知識掌握。
因為歷史教學是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過程,所以教師不僅需要通過知識教學來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還需要通過預習能力的培養來提升學生的知識探索和應用能力。同時,教師應該積極開展歷史預習的有效引導,并著力幫助學生通過知識的預習來實現知識的認識、了解、理解和掌握,進而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與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張之昉.實施有效預習方法,培養學生預習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
[2]吳慧娟.“互聯網+”時代:網絡資源運用與初中歷史學習之初探[J].文理導航(上旬),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