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琳
摘 要:結合地理教學實踐,就教師的“言”和學生的“行”兩大方面進行分析,探索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以人為本”,滲透人文關懷,促進有效教學,闡明有效教學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有效教學;人文關懷;發(fā)展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結合地理教學實踐,從教師的“言”和學生的“行”兩大方面探索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以人為本,促進有效教學,闡明有效教學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
一、尊重人格,把好語言關
(一)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地理教師在提問時,鼓勵學生積極舉手發(fā)言,克服羞怯心理,展示自己,鼓動學生爭做“第一”和“唯一”(第一個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的人,觀點新穎與眾不同的人)。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創(chuàng)設出一種競爭的環(huán)境,如有些題目,全班分四小組答題,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推薦幾個答題者,在組內形成接力競答,以毛遂自薦者為先。這樣一來易形成個體與個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競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言辭有度,保護自尊
善用表揚和批評,也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獨創(chuàng)認識及觀點要給予適時的、真誠的鼓勵,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對學生的鼓勵,把教學過程變成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能力和評估自身能力的過程。
(三)激情表達,感染學生
每個學生都是鮮活的獨特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體現(xiàn)情感性,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用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影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達到以情激情。
(四)潤物無聲,春風化雨
有時,教師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往往有著“無聲勝有聲”的威力。如果教師用恰到好處的姿態(tài)和表情,向學生傳遞一種無聲的語言,積極調動非智力因素,優(yōu)化課堂氣氛,調控師生的情緒,學生就能在愉悅中學到知識,情感得到陶冶,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二、因材施教,趣味化學習
(一)活學地圖,化難為易
初二地理“中國省級行政區(qū)”的學習,難點在于熟記行政區(qū)的位置、輪廓及全稱、簡稱、行政中心,如何有效地解決這些難點?以下步驟行之有效。
第一步:描圖練習——要求細心和耐心。
第二步:拼圖比賽,激發(fā)上進心,在競爭與合作中發(fā)展智力,加深同學友誼。
第三步:背圖要求(班級內組成背圖小組,選出組長負責組員背圖,對學困生及時輔導,校外由家長監(jiān)督自學情況——充分利用有利的學習資源)。
第四步:調查了解家里國產旅游紀念品或地方特產的產地,觀察街道、小區(qū)停放的汽車車牌中的省級行政區(qū)的簡稱,收集有關地名的謎語,開展猜謎活動。
這一系列活動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在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同時,掌握了知識,鍛煉了能力,在愉快緊張的學習氛圍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趣味地圖,你說我說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就中學生的個性傾向而言,有興趣才會引起注意,有興趣才能激起情感,有興趣才能發(fā)展能力。
中國地勢和地形圖的學習,是中國地理學習中的另一個障礙。解決方法就是就圖發(fā)揮,動手動腦,你說我說,激發(fā)興趣。
第一步:看圖、賞圖。用電腦展示名山大川、知名景區(qū)的風光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進行藝術類、社會生活類和自然類的教育,提高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美的素養(yǎng)。
第二步:描圖、填圖。描三級階梯示意圖、中國陸地主要山脈圖,并在描繪好的階梯分布圖、山脈圖上填上主要地形區(qū)。
第三步:剪圖、貼圖。①課前復印空白的中國陸地主要山脈圖(隱去山脈名),將圖糊在紙板上;②課前將圖中山脈剪下,著上顏色,寫上山脈名,以備課堂用;③課上將事先已剪下的山脈貼在圖幅大小一樣的空白中國地圖正確的位置上;④在做好的這張卡片圖上,填上主要地形區(qū);⑤學生展示自己的剪貼圖,教師點評。
第四步:說圖、話圖。查找搜尋關于山名的小說、影視素材、軼事傳聞、典故、詩文。如“七劍下天山”“峨眉派”“武當派”“華山派”“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等。
一切教學活動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在實踐中學習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使其成為真正的學習者和應用者。
(三)動手實踐,合作交流
初二地理《中國的氣候》的學習對學生而言,有一點難度。為了增加學生對“氣候影響生活”的感性認識,課前要求學生搜集、整理我國的民居郵票,帶來課堂,供同學傳閱;帶來橙子、香蕉、蘋果、梨、冬棗等多種水果拼盤(拼盤里放好學生準備好的水果知識介紹卡片),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展示,由學生代表介紹民居結構、特點、屬地,分析建筑與氣候的關系;介紹水果產地,所屬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
漂亮的郵票給了學生藝術美、社會美、自然美的審美教育;水果知識開闊了視野,鍛煉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調查了解社會實踐能力,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總之,所有教育行為都應以尊重生命、關愛個體為根本立足點與出發(fā)點,以教育者特有的良心與責任,懷揣一顆充滿人文關懷的愛心,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的質量、生命的質量,使他們健康和諧發(fā)展。我想這樣才符合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蔡梓權.新課程問題教學法的實驗與推廣[J].廣西教育,2008(14).
[2]楊雪春.淺談新課程課堂的問題教學法[J].學苑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