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葉
摘 要: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師生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實現師生互動,能夠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能夠讓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形成喜愛之情。在教育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師要對此形成認識,了解師生互動的內涵與價值,明確目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合理科學的措施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模式,讓物理課堂實現活化。針對這方面的內容展開探討,指出師生互動模式需要從學生定位、教學方法等方面予以構建,提出一些具體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師生互動;學生定位;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具有深層次的內涵意義,在全新的教育時代,物理教師需要對師生互動加強重視,從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全新的師生互動模式。不過,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變化,給物理教學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教師在進行師生互動模式構建的過程中,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舊思維,應該跳出傳統,著眼新形勢,讓物理教學在師生互動的環境中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當前初中物理教學在師生互動這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對學生的定位存在問題
師生互動涉及兩個主體,一個主體是教師,另一個主體是學生,如何對學生定位,就成為了一個新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因為在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中,就已經指出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學需要貫徹以生為本的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中,學生應該占據主體地位,在師生互動當中,學生應該和教師處在對等的位置。然而目前部分物理教師對于學生的角色定位存在問題,未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沒有將學生放到與自己對等的位置。學生缺失了主體地位,那么就導致師生互動的形式出現偏差,難以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二)教學方法的互動性不強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實現路徑是多種多樣的,而不同的方法,也具有不同的互動性,也就是互動性的強弱不同。從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來看,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互動性并不強。從實際來講,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主要渠道就是課堂提問,也就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回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或是糾正。這樣一種簡單化的問答模式,師生互動的程度就很薄弱,互動性并不強。互動不強,自然也就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沒能形成有效的交互,從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
(三)互動的關注點有偏差
師生互動應該具有明確的目的,圍繞具體的點來進行。在物理課堂上,師生互動的目的就應該是讓學生對某個知識點形成深入理解。在進行互動的時候,立足這個知識點,來構建對應的互動活動。然而,目前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創設互動活動的時候,關注點有一些偏差,并沒有緊緊圍繞具體的物理知識點,這就導致課堂教學看起來氣氛活躍、非常熱鬧,但是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效果并不好。因為互動沒有落到關鍵點上,出現了互動“偏題”的情況,這樣自然就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實現師生互動的積極價值
(一)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存在直接的關系,氛圍活躍,教學效果就好一點;氛圍沉悶,教學效果就差一點。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關鍵就在于氣氛活躍時,學生的參與度要高一些,而氣氛沉悶時,部分學生并未有效參與教學活動,這樣自然就會對教學效果產生一些影響。通過師生互動,教師與學生圍繞某個物理知識點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討論,便可以讓課堂氣氛高漲,學生積極參與。如此一來,就可以形成積極向上的物理教學形式,從而讓學生能夠對相關的物理知識有效掌握了解。
(二)溝通師生情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目前的“互聯網+”形勢下,初中學生對互聯網的接觸越來越多,會受到一些負面網絡文化的影響,在價值觀上會產生偏差,與教師的關系不和諧,由此也會滋生厭學情緒。通過師生互動展開物理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和學生在知識交互中實現情感上的交流碰撞,教師可以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學生,學生也可以理解教師內心的想法和情感,從而消除心中的某些負面情緒,和教師建立起親近的師生關系。這樣一來,師生關系和諧了,物理課堂教學自然會呈現出愉悅的氛圍,學生也可以在課堂的物理學習中感受快樂,從而形成長久的物理學習熱情。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師生互動的表現形式是教師與學生圍繞某個主題進行互動,但是其本質是物理知識的學習,也就是互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相關物理知識形成有效的認識掌握。在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會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思考和理解,在潛移默化中對相關物理知識形成認知理解。久而久之,學生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這就為學生以后的成長發展打下基礎。
三、初中物理實施師生互動教學的有效模式構建
(一)對學生合理定位確定互動基礎
有效師生互動模式的構建,需要建立在對等的師生關系這一基礎上。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在構建互動教學模式前,需要先打好互動教學的基礎,也就是要對學生的課堂地位作出合理的定位。對于物理教師來說,要對當前課程改革的內涵和要求形成認識,理解生本理念的根本內涵,明確當前教育形勢已經開始轉變,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將學生放在課堂主體地位,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思維當中,要突出學生的中心主體位置。在確定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之后,教師就需要進一步對課程設計作出一系列優化,比如教學內容的設計,就需要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而在教學流程設計這個方面,也需要立足師生互動這一基礎,對教學流程實現重構和創新。通過多方面的措施,便可以為師生互動在初中物理課堂上的實現奠定基礎。
(二)采用多元化方法構建師生互動體系
在打好師生互動的基礎之后,就需要通過對多元化方法的靈活運用,構建完善的師生互動體系,對物理教學實現覆蓋。這就需要教師從物理課堂教學流程出發,從不同的教學流程中構建不同的互動方法。具體來說,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一般可以分為課前導入、課堂講解和課后練習三個主要環節。在這三個不同環節中,教師就可以構建不同的互動活動。
1.課前互動
對于課前導入這個環節來講,其主要目的是引入新課知識,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這個環節,就可以基于物理課程的特點,創設一些趣味互動實驗,讓學生參與互動實驗,和教師一起展開探討。在設計趣味互動實驗時,需要選擇一些常見的素材,確保學生可以有效融入。例如,針對“二力平衡”這個知識點進行教學的時候,在課前導入階段,教師可以在講臺上展示一個天平,然后再展示一些大小不同的砝碼,先在天平一邊隨機放一個砝碼,讓學生思考如何在另一邊放砝碼,才能讓天平保持平衡。通過這樣的趣味實驗,學生可以對天平平衡產生認識。最后,便可以順勢導入二力平衡的相關知識教學,由此及彼,讓學生順利過渡到新課知識的學習中。
2.課堂互動
課前導入的互動環節之后的課堂上的正式知識講解環節,也需要關注師生互動。在進行物理知識講解的時候,要實現師生互動,最好的方法就是游戲互動。因為初中生普遍對游戲充滿興趣,在課堂上構建合理的趣味游戲,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游戲,這樣就可以在游戲中實現有效互動。具體來說,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知識點,創設能夠反映知識要點的互動游戲,然后組織引導學生輪流參與游戲,教師也要在游戲中扮演具體的角色,和學生一起完成游戲。比如教學“浮力”的相關知識時,就可以構建“浮力積木”的游戲,即準備好一些水盆,在里邊裝上四分之三的水,然后給學生發一張紙,將紙輕放到水面上,再往紙面上疊加其他物品,看一看誰能在紙沉入水中前放上最多的物品。這樣的一個趣味游戲,教師可以和學生同時展開,相互比拼,在游戲中促使學生交流互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3.課后互動
在完成相關知識的教學后,就來到了課后環節。在課后環節的互動中,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實踐進行互動,也就是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實踐活動,或者帶領學生到校園內進行其他的實踐活動,這樣可以在實踐中與學生形成互動。在教學了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后,可以了解到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取決于物體表面的摩擦因數,因此在課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中展開實踐,測量水泥地面、乒乓球臺表面的摩擦因數,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
要實現師生互動,可以選擇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從不同的流程環節出發,基于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互動。根據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在課前導入階段,適合選擇激發學生思考興趣的趣味性互動實驗;而在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互動游戲;到了課后的練習環節,就可以通過校園實踐實現師生互動。
(三)加強互動評價避免教學偏差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除了積極開展互動教學之外,還需要關注互動評價。因為目前存在部分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出現關注點偏差的問題,因此,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再次發生,就要加強互動評價,對教學過程中的互動環節進行有效的點評,發現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積極進行改進優化。首先,需要對互動過程進行評價,這主要需要考量學生的互動參與熱情以及參與過程的完整度。其次,需要對互動效果進行評價,也就是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取得了什么效果、掌握了什么知識等等。再次,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客觀評價自己的學習表現。最后,教師進行綜合評價,指出優點,發現缺點,推動后續教學活動的優化。
師生互動對于初中物理教學具有多方面的積極作用,物理教師需要有效認識,然后分析當前存在的相關問題,立足實際對學生進行合理定位,然后從課前、課中以及課后通過不同的方法實現師生互動,最好還要做好互動評價,讓師生互動可以深入貫徹到初中物理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彭志勇.讓“有效提問”成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閃亮點[J].中學教學參考,2017(8):63-64.
[2]肖力源.初中物理演示實驗中師生互動方式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八年級中旬),2017:8.
[3]李志偉.運用討論教學法,在師生互動中優化物理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
[4]李佳佳.基于FIAS對初中物理課堂師生言語互動的分析[D].貴州師范大學,2017.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