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國
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十分重要,快樂的學習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然而當前小學教育的現狀卻讓孩子們很難體會學習的快樂,學習熱情逐漸消退。因此學校、教師和學生必須共同努力,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在學中感受快樂。
關鍵詞:小組合作;快樂學習;德育;環境氛圍
執教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已經多年,我深感德育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不可替代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學生”二字的意思就是在學校讀書的孩子,而這些孩子求學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所以他們在學校度過的快樂與否應該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從當前小學生學習現狀、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和努力方向三個方面進行講述。
一、當前小學生學習狀態的現狀分析
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難發現,當下的小學生學習沒有什么太大的快樂可言,各個學段的孩子都不同程度地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低年級學生初入小學,所有的知識都是新事物,所有的規則都是限制和束縛。對中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家長和老師多學習成績的期望和要求、偏重的課業負擔都讓孩子很難有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和思考,去體會學習和探究的快樂。
二、造成小學生無法快樂學習的原因分析
首先,各級教育部門以及學生家長都有點過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原本的快樂學習理念又有些松懈,學習上稍有些弱的孩子基本沒有了活動、娛樂的時間,因為老師們需要抓緊點滴時間進行學習上的扶貧工作。再者,老師們承擔著太多的責任,也承受著方方面面的壓力。學校要求老師們保證教學質量,完成日常業務工作,緊抓學生管理,也因此常年從事小學教育的老師們對待本職工作似乎顯得有點麻木,我們需要好的課堂秩序,我們需要學生聽話懂事,我們需要學生寫好字、讀好書、考出好成績,尤其是學校對教學質量的高要求,也使“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依然活躍在學校的各間教室。最后,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過于擔心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或者被別人落下,無形中也給孩子增添了不少壓力,家庭作業加小灶,各種輔導班、培訓班輪番上陣,也大大限制了他們在學習之路上前進的腳步。
三、讓孩子快樂的學習,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一)之于學校,讓孩子快樂地學習是學校的責任
近幾年,學校教育一直提倡小班化教學,倡導快樂學習教育,講求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減壓肩負工作。為便于讓學生便于合作、交流學習,很多學校都在班級中以小組為單位排位,什么品字型、u字形、馬蹄型的排位方式層出不窮,美麗的校園環境、精美的教室文化……這一系列工作都是為了營造快樂學習的環境,只要一直這樣堅持著,就是給予學生快樂學習最大的保障。
(二)之于教師,引導孩子快樂地學習理應是不懈追求的目標
曾聽一位支教的老師說:“來小學只有兩年的時間,其實我不想過多地關注孩子們的分數,而是想辦法讓他們喜歡學習,喜歡上這門課程,或者學習的時候不會只覺得枯燥和無聊教學質量也無法保證。”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規則性的問題先講好剩下的就是輕松地愉悅地學習,他的課堂學生熱情最高,他的課堂學習效果最好!他所到之處總有孩子三三兩兩地跟隨,因為孩子們太喜歡這樣的老師,所有的孩子都期待他的課堂——數學課,包括數學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們,身為數學老師的他似乎每次走進教室,對學生而言都是大大的驚喜,這是一位支教老師為了孩子們快樂的學習所付出的努力。老師們看得見,孩子們感受得到,因為無時無刻不被這種學習的快樂包圍著。我們是不是也該有這樣的改變。
(三)之于家長,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需要家長同志們的大力支持
前兩年有一首兒歌在孩子們之中特別的火“你對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得了。我的煩惱又有誰知道,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爸爸聽我說,媽媽聽我說,我喜歡和小朋友蹦蹦跳跳。爸爸聽我說,媽媽聽我說,我也喜歡和你們打打鬧鬧。”稚嫩的語言唱出了孩子們的心聲,因此家長們請仔細傾聽孩子的心聲努力讓孩子擁有快樂的童年,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家庭教育。
(四)之于孩子,盡量尋找學習中的快樂點
現如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了教育的一大難題。如今的孩子們也實屬不易,他們在學校有太多的規則,他們在家里有太多訓斥,過大的學習壓力致使身體累、大腦超負荷,除此之外也許還有很多來自父母和同伴之間的焦慮。作為一名小學生必須學會自我調節,讓自己的內心充滿陽光、樂觀向上,為了收獲知識就盡最大努力去學習;為了收獲友誼就把真誠和善良贈與自己的朋友和伙伴;如果生活不盡如人意就堅定信念:風雨過后總會有彩虹。我認識一個單親的小女孩,家境貧寒但卻樂觀開朗,成績優異,她比普通孩子承受的東西更多但是總能從學習和生活中找到一個個小的快樂點,所以成就了快樂學習的自己。作為學生請留心學習中的點滴快樂,擁有陽光樂觀的心態。
諸葛亮有言“夫學須志也,才需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志”興趣所在,“趣”快樂所依。學習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無論適合年齡段的孩子都需要學校和家庭傾力合作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袁建.警惕,學生負擔重又來[J].內蒙古教育,2001(10).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