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
摘 要:現在新課改不斷進行,在新的課改中要求老師尊重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應用快樂的教學方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與時俱進,合理地應用快樂教學法,通過有效地設計問題提升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就小學數學快樂教學中有效問題的設計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合理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問題;快樂教學
我們知道數學是很多學科的基礎,所以小學數學的學習非常關鍵。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打好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老師的教學中。
一、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要學的內容有了興趣才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使用快樂教學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小學生年齡比較小,老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設置懸念,創設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如說老師在給學生講三角形面積的時候,可以給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它們等底同高,這時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兩倍,如果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不再等底同高,那么它們的面積還存在兩倍的關系嗎?利用這種方式,老師讓學生加強溝通和交流,學生對三角形和四邊形不陌生,他們可以拿出自己的模具來試一試。最后得出了結論,如果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不是等底同高的話,就不存在兩倍的關系。經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探究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利用這種方式,學生會嘰嘰喳喳地討論個不停,而且還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增強了學生對三角形面積的認識和理解,接下來老師再給學生講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時候,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快樂。利用這種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的效果自然會提高。
二、結合課堂教學的目標,進行有效的問題設計
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作業老師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特定的內容對小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從教材大綱以及教學的內容入手,讓學生能夠切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體現出趣味性,利用快樂教學的原則,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老師的教學中,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另外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培養學生的思維,使其保持一定的靈活度,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不斷落實教學的目標,給學生打好基礎,在此過程中還要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并駕齊驅,讓小學生體驗到不一樣的學習過程,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比如說老師在給學生講萬以內的加減法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熟練的計算,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筆算和口算能力,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把重點放在二三位數的進位加和退位減的計算上面,讓小學生了解計算的意義,讓他們知道計算的作用。為此老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和實際生活相關聯的問題,比如說去菜市場買菜、買水果,購買玩具等相關的問題,讓小學生感受到學會算術帶來的快樂,從而有效達到教學的目標,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聯系實際生活,有效設計問題
數學知識是很多學科的基礎,并且數學知識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生活中到處都能找到數學的影子,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用處,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生活中的數學元素挖掘出來,把實際生活和數學課堂結合在一起。比如老師讓學生了解自己家庭的收支情況,知道銀行的存款利率等,這樣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而且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把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老師帶領學生去玩,學校一共有400人,一個小車能夠乘坐20人,一個大車能夠乘坐30人,那么有多少種乘車方案呢?這種問題的開放性很強,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現思維,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分成一個小組,讓小組展開討論。老師把大家討論的結果匯總在一起,看看哪種方案最合適,這樣一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理論學習,而是讓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設計問題,增強問題的趣味性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給學生鞏固學習的數學知識,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升練習的趣味性,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說老師在給學生講三角形的分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個游戲,準備三個不同的信封,每個信封里面都裝一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都露出一個角,讓學生根據三角形露出的角猜測是什么三角形。有的學生看到露出的是直角,就說是直角三角形,看到露出的是鈍角,就說是鈍角三角形,看到露出的是銳角,就說是銳角三角形,但是有的學生也提出了不一樣的想法,覺得不一定是這樣的。然后老師給學生解釋答案,利用這種趣味性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神秘面紗,并以此帶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讓學生對三角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切實學會快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設置各種各樣有意思的問題,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艷玲.淺談實施小學數學快樂教學的基本策略[J].學周刊,2011(20):202-203.
[2]張娜.談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革新,2009(7):90-91.
[3]任孝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J].學周刊,2011(20):156-157.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