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武軍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教育要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必須重視創新,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小學數學作為一個工具性基礎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任。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創新型人才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如何開展創新教育的,愿與大家共勉。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育;教學觀念
一、更新課堂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小學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強、枯燥抽象的學科,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更新課堂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營造民主寬松、和諧、創新的課堂氣氛。
首先,改變以講授為中心的舊的教學模式,更大地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例如:在講“梯形面積公式”一課時,我不是在講臺上直接講梯形面積公式是什么,是如何推導的,而是引導學生開拓思維,讓學生自己找出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總結出七八種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然后又讓學生分別闡述自己的方法和理由。通過這樣課堂教學,不僅使學生牢固掌握了所學的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
其次,鼓勵學生敢想敢問,養于思考,敢于發現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計算640伊1.5、160伊15 時,大部分同學都是列豎式計算,不僅煩瑣,而且很容易出錯,為了使學生找出計算這類題的技巧,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同學們口算加筆算,有誰能算得又快又準,然后課堂設疑,“有更簡便的解題方法呢?”讓同學們觀察這道題各數的特點,發現事物的本質,通過課堂討論,找用解這類題的技巧,一個數乘以1.5的積,可以讓這個數分別乘以1 和0.5,然后相加,即“乘數加半”,緊接又擴大戰果,如果乘數是0.15、15、150…呢?又該怎么計算呢?通過這樣的數學,使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來問幾個為什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入21 世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為學校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如何運用好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已成為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
首先,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輕松學到學科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大部分同學都認為學數學枯燥無味,缺乏學習興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方便,精彩的圖畫,優美的音樂,再配以教師畫龍點睛的指導,學生仿佛在電影中,講故事中學數學知識。
其次,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形象、更具體。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多媒體可以使抽象的東西變得更形象生動便于理解。例如:在講圓錐的體積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同底同高的圓錐體是圓柱體的體積的三分之一”。
三、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教育要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必須重視創新,而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的小學數學,要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首先,在教學中增加益智故事,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能開發智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其次,在教學中多講解一些數學科學家的故事,使學生以這些科學家為榜樣。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激發好奇心,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所以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我常常在新課引入時用游戲故事、圖片、實驗等激發兒童的好奇心收到明顯效果,例如在我設計的“三角形的穩定性”這節課,上課了,我準備了一大把枝條走進教室,所有學生一起望著我。我發給每個學生一根枝條、一根線,說:你們把手中的枝條折后圍成一個封閉圖形不超過四條邊看誰圍成的圖形最具穩定性,誰將來就會成為建設工程師。如果誰圍成的圖形易變形,他將來便專門設計拉閘門。學生都忙著動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得知什么形狀易變形,什么形狀不變形,從而領悟了“三角形穩定性”的特征。學生有這種積極探究的意識正是由于他們被激發了好奇心。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創新型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保睿.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科教文匯,2007(17):70-71.
[2]劉海俠.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淺探[J].學周刊,20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