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都喜

摘 要:對于學生而言,初中時期是首次接觸物理的關鍵時期,此階段物理課程學習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后續有關學習,而物理課程又離不開實驗,用個性化教學模式來提升物理學習,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作用良多。基于此,簡單介紹了集中個性化教學模式,以此來供相關人士進行交流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個性化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對初中學生而言,實驗在教學中占領相當大的一部分比重,實驗帶給學生的不僅只有動手操作的能力,還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技巧,更是對課本內容的延伸和補充。所以實驗教學的意義重大,教師若能完善個性化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感悟實踐,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可以大幅度提升。
一、課前個性化物理小實驗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初中的課堂規范時間為45分鐘,但是就物理這一門學科而言,它具有知識體系盤根錯雜、知識點密切相關的特點。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旦學生錯過某一方面的學習,就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的相關學習,預習的作用因此體現。學生借助課堂前的預習實驗,能夠迅速了解到自己知識點的薄弱項,于是在上課時能夠帶著疑惑有目的性地聽課。例如“成像規律”就是初中物理的一個啟蒙課程,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根據課堂需要,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自己動手把玩凹、凸透鏡,觀測成像規律。而就教材而言,這章節的內容書寫較為完成規范,各方面的實驗步驟也比較齊全,學生完全有能力根據課本內容完成后續的觀測要求。如此一來,學生對透鏡的熟悉度增加,教師在課堂上展示實驗步驟的時候,也不容易產生一種“成像結果不可能是這個樣子”的疑惑,教學的難度大大降低[1]。
二、課堂個性化物理小實驗教學模式
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當有限,所以課堂時間是學生掌握知識效率最高的一段時間,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于是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但在現實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會有這么一種普遍的現象,很多女生害怕物理學,陷入物理學習成果差的深深自卑中,于是在不斷深入學習的過程中,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再愛好學習,此類惡性循環以后,物理成為這些學生的落后學科,甚至成為上不了重點高中的根本。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當更充分思考學生的學習狀況,在確保大部分學生能夠跟得上學習進度的前提下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在分析學生學習程度后,為初中班級學生分小組,各個小組的掌握情況不同。對于那些學習效果好、掌握程度較高的學習小組,教師可以適當放寬對他們的管理,而針對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多耗費一些心思。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這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而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也可互幫互助,溝通和協調能力大幅度提升[2]。
不僅如此,課堂教學還是培養多元化思維方式的關鍵時期。例如在學習“電”這一章節的知識時,學生會接觸到電壓、電流和電阻,燈泡實驗和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是此階段的關鍵性實驗。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題,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式將電路串聯、并聯起來,并根據自己設計的電路圖給小燈泡臉上導線和電源。電路圖大致如圖1所示。學生自己滑動變阻器,能清晰地看出燈泡亮度的變化情況,課堂的趣味性增強不少。一些學生在動手后能發現,初中物理其實并沒有自己想的那般有難度,于是自信心增強[3]。
三、課后個性化物理小實驗教學模式
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課后個性化物理小實驗教學是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鞏固和延伸,因此這部分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度均比較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帶領學生區當地的物理博物館走走看看,體會一下新型而有意思的儀器。此外,學生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自己動手去制作一些實驗儀器,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全部依靠實驗室里的器材,學生難以擁有直接而深入思考實驗步驟的覺悟。但是當初中教師組織一些課外小實驗或者是小比賽以后,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物理學習的機會增多。“力”這一章節就能很好地利用課后時間鍛煉,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相互作用力,在乘船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浮力的變化情況,最后真正做到學習與生活結合,在生活中發現物理,在學習物理中感受生活。此外當冬季來臨,路面積雪結冰以后,學生也能根據課本上的內容,親自將食用鹽撒在部分冰面上,通過不同冰面融化情況的對比可確定課本知識的正確性。這樣的實際操作還能加深學生的記憶,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加深,懂得更多生活常識,才稱得上學以致用,無愧老師的悉心教導,觸類旁通,對其他學科也有幫助[4]。
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物理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自身的教學模式,確保教學模式與實際情況具有較高的契合度,滿足新課標的具體要求。不僅如此,學生的對學習的興趣也能在此過程中被培養出來,積極而主動地感受到學習的魅力、獲得新知識,最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參考文獻:
[1]黃福軍.初中物理小實驗個性化教學的實踐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6(12):121,129.
[2]徐曉健.挖掘初中物理小實驗資源的探索與實踐[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7(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