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群


【摘要】 目的:分析對妊高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方法:將170例臨床上診斷妊高癥患者,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成A、B兩組(各組均為85例),A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B組在此基礎上加以細致性的健康教育干預。分析對比兩組的護理有效率、自然分娩率、護理滿意率、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不良狀況的出現情況。結果:B組護理有效率、自然分娩率、新生兒Apgar評分、護理滿意率高于A組,出現不良狀況較A組為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論:針對妊高癥患者實施細致化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改善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嬰生命健康安全。
【關鍵詞】 妊高癥;健康教育;實施效果;綜合護理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簡稱為妊高癥,屬于全身動脈痙攣類型的疾病。隨病情加劇孕婦可逐漸出現抽搐、昏迷、腎功能及心功能衰竭等并發癥,危及生命健康,針對性予以護理干預,對病情的穩定和孕產婦、胎兒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指出,健康知識宣教在綜合護理干預中應占有重要地位[1],為此本研究選擇本院收治的妊高癥產婦,采取不同的綜合護理,以分析對妊高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170例臨床上診斷妊高癥患者,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成A、B兩組各85例,均經臨床確診為妊高癥,未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心腎功能障礙等,所納入患者均簽署同意書,主要臨床方案均為常規給予鎮靜劑、解痙劑、降壓藥、利尿藥等藥物。A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6.32±2.43)歲,平均孕周為(33.75±1.65)周,平均收縮壓為(172.04±2.63) mmHg,平均舒張壓為(100.35±6.57) mmHg;B組患者分別為(26.55±2.64)歲、(3.58±1.23)周、(171.82±2.12) mmHg、(100.35±6.57) mmH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1.2護理方法
1.2.1A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包括監測生命體征、增進病情了解,給予間斷吸氧、給予左側臥位、保障充足睡眠(10h/d以上)、觀察體質量變化、定時清潔病房、規范用藥方法、調控溫濕度、優化膳食結構、控制鈉鹽攝入、提倡低脂飲食、適當補充鈣質、及時處理急癥、適時心理疏導、給予出院指導等等。
1.2.2B組在A組基礎上加以細致性的全程健康教育干預。患者入院后,采取多媒體講座、病例講解等形式,為患者講解疾病與保健知識,使她們了解妊高癥的發病原因、癥狀表現、治療措施、藥物知識、護理方法、并發癥防治等知識,認識到疾病所造成的危害,熟知妊娠期應注意的相關事項,規范患者的生活習慣,從而改善患者遵醫囑行為。分娩前后則重點給予產褥期和哺乳相關的健康教育。
1.3護理效果評價
評價兩組的護理效果,將其分成顯效、有效、無效3個維度,每個維度的評價標準嚴格按照相關文獻資料[2]中的標準進行評估。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自然分娩定義
是指妊娠≥28周,非經手術手段,胎兒及附屬物自臨產起直至自然從母體全部娩出。
1.5新生兒Apgar評分
以阿氏評分標準中的五項體征(肌張力、脈搏、皮膚顏色、反射、呼吸)為依據,對新生兒狀況打分,以8~10分為正常,7分以下表示有窒息風險,分數越低越為嚴重。
1.6不良狀況
觀察記錄兩組先兆子癇、子癇、產后出血發生人數。
1.7護理滿意度
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1]。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各組總例數×100%。
1.8統計學方法
兩組所得數據均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 17.0,其護理有效率等計數資料均予χ2檢驗,新生兒Apgar評分等計量資料予t檢驗。檢驗值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護理效果
護理有效率A組與B組分別是85.9%(73/85)和97.6%(83/85),兩組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性(χ2=7.7839,P=0.0053)。
2.2自然分娩率
B組自然分娩率高于A組(P<0.05)。見表1。
2.3新生兒Apgar評分
B組新生兒Apgar評分為(9.41±0.46)分, A組為(9.16±0.51)分,兩組對比分析,t=3.3560,P=0.00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4不良狀況
B組患者出現不良狀況較A組為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5護理滿意度
B組護理滿意率高于A組(P<0.05)。如表3所示。
3討論
妊高癥(PIH)是妊娠期婦女的常見癥狀,多發生于妊娠20周至產前。此類孕產婦常有視物模糊不清、頭痛、水腫等癥狀體征,查蛋白尿增高。如果沒有進行針對處理,病情會逐漸惡化,從而導致全身抽搐、痙攣甚至昏迷[3-4]。
研究[1]表明,PIH的發病因素至少包括異常免疫機制、遺傳基因、前列腺素降低、子宮胎盤缺血、羊水量過大和多胎妊娠等。為了保證母兒健康,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以消除不利因素。針對PIH應采取全方位、有針對性的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壓。心理護理可保障患者身心舒適,提高遵醫依從性,應適時應用。另外,針對性護理強調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以提高孕婦對疾病的認識,提高護理效果,顯得十分重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組為常規護理組,B組則采取了全程健康教育干預,B組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B組自然分娩率、新生兒Apgar評分、護理滿意率也都高于A組,出現不良狀況較A組為少(P<005或P<0.01)。由上述可見,針對妊高癥患者實施細致化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改善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嬰生命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 劉改云,王美蘭.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01):114-115.
[2] 吳饒蘭.妊高癥產婦臨床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及體會[J].當代醫學,2017,23(30):147-149.
[3] 曾秋月.優質護理用于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的價值評價[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05(30):79,81.
[4] 李永萍.優質護理在妊高癥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