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嬌
【摘要】《中職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標準》中指出:“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中職院校電類和非電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是溝通專業必修課和公共必修課的橋梁,是學生未來專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本文針對目前中職院校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的困境,在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教學體系、評價方式四個方面提出解決策略,以期對理論和實踐有所啟發。
【關鍵詞】電工電子技術 實踐教學 中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6-0045-02
一、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的困境
中職院校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程內容本身難度大,該課程涉及較多電學的理論知識,知識點多,內容抽象,尤其對于中職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基礎較差,生活經驗少,對教學內容沒有直觀的認識,所以在理論理解方面存在較大難度。二是課程實施難度大,該課程既是汽車工程、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等非電類專業的基礎課,也是工廠電氣控制、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等電類專業的主干課,因此在實踐教學的實施上存在困難。
二、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策略
(一)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
課程的頂層設計是教學的重要依據,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科體系設計有針對性的課程方案。一方面,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課程設計。因為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既涉及非電類專業又涉及電類專業,因此在進行課程方案設計時,要綜合考慮學科體系和不同專業對電工電子技術知識的需求。另一方面,調整理論和實踐課程的課時比例,根據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單純的理論課程課時應大大減少,提高實際操作和理論實踐統一的課時比例。
(二)“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既要求學生對電工和電子技術基礎知識等理論知識有所了解,又要求學生掌握工具和電器元件的使用、基本控制線路的連接和調試等基本技能, 傳統的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不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理論和實際操作融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顯現出獨特的優勢。例如,在進行繼電器和接觸器的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課堂講授和實驗實訓分離的樣態,將課堂搬到實訓室,首先,教師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驗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將具有共性原理的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直接起動、正反轉控制的實驗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理解抽象的理論,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優化了教學效果。
(三)有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由于學生的能力、素質不同,為保證每名學生都能獲得適合的職業教育,需要構建有層次地實踐教學體系,按照難度、水平從低到高可以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不僅保證基礎較差的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技能,也能讓有創新能力、勤于思考的學生有成長的空間和發展的可能。首先,學生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實驗——驗證性實驗,其中包括涵蓋交流電路、變流電路、支流電路的儀器設備的實驗、電路定律和定理和檢驗實驗、電器元件的性能檢測實驗等,鍛煉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其次是對知識點進行綜合應用的綜合性實驗,該層次的課程提高了學生知識掌握的要求,需要將知識點連成知識串再構建知識網,最后進行綜合運用,包括對三相電路工作狀態的研究、對集成運算放大器應用的分析等。最后是設計性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并能夠融會貫通,還需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進行創造性思考。
(四)實踐取向的評價方式
中職電工電子技術的課程目標是培養具備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一般電工電子技術問題能力的技術操作人才,教學重點在于實操,因此,在教學評價方式上也要改變以往過于重視理論、過于強調結果的教學評價觀念,構建實踐取向的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一方面,平時表現和期中、期末考核相結合,關注過程中的成長和進步。另一方面,期中、期末考核突出實踐的地位。考核體系設定上,實驗設計占30%、操作技能占30%、安全文明生產占 20 %、理論知識占20%。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三、小結
通過根據學情的課程設計、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教學方法、有層次有重點的教學體系和實踐取向的教學評價,中職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殷麗麗.中職機電類專業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探究[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7):79.
[2]陸生鮮.高職機電類專業《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實踐教學創新設計探究[J].高教論壇,2013(02):126-129.
[3]李小燕,畢銳.“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10):96-97.